法是以心傳心的。因此,弘法之人需要具有真正的慈悲。如果心中潛匿著其它動機,法不可能流淌出來,聽眾最多只是獲得記憶,心是不會醒過來的,因為得到的只有記憶。[……]
我們要努力培福,讓其在自心頻繁生起。一旦心有福報,是善的,慈悲將會自行生起,根本不用刻意營造。[……]
如果經由某種修行實踐,未生之不善生起了,已生之不善葉繁枝茂了——那說明這個方法是錯的。如果透過某種修行實踐,未生之善生起了,已生之善更頻繁、更容易出現了——那說明這個方法是對的。[……]
「中道」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要想可以中道地持戒、中道地修定、中道地開發智慧,需要花很多年時間訓練,並不容易的,必須訓練,沒有免費的,沒有不勞而獲,要慢慢訓練。[……]
佛陀宣說「中道」,乃是為了讓行者的心最終擺脫一切造作(既包括善的,也包括不善的),俯首融入永恆之法——涅槃。如同河水不滯留於兩岸,而直奔大海。[……]
帶領修行者抵達涅槃的唯一道路。[……]
修行的整個藍圖以及次第——從零開始的每個階段。[……]
我寫下這些作為禮物,送給對「法」感興趣的人,只是為了分享——法是簡單的、平常的、普通的。法就是我們自身。我們能夠依靠自己,也可以修學得不那麼艱難。[……]
慢慢地訓練,首先要訓練得到前面兩個部分:有當下的樂住,和智見——即生起我們的觀智。持續去觀身心的實相,當訓練得純熟,我們將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念正知,太殊勝了。我們不斷去訓練,我們就能將漏煩惱從我們的心裡清除。[……]
以平常心去修行、去觀,——直至看見心的常態——無常、苦、無我。而我們很想讓心不平常,想讓它永遠寧靜,想讓它恆常不變,想讓它快樂,想要可以掌控它。所以修行就變得難上加難,因為違背了「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