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檢測自心——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2021年11月28日|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寺院今天清晨溫度22度,但卻顯得非常冷,由於風大所以感覺起來低於22度。

隆波已經指導禪修很久了,當年跟隨高僧大德求法時,學習的內容並不多,一旦抓住了要領就會開始自己實踐,更多是自助,自己檢查自己的狀態對不對?所做的對不對?

起初,隆波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清楚自己修得對不對,只是聽了高僧大德的教導就會去嘗試,但不曉得自己練得是否正確。

隆波是去觀察結果,觀察練習帶來的反饋是如何,這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比如,心在以前整日整夜地處於散亂中,現在它能夠安靜下來覺知自己了,那看來應該就是對的。過去曾經破過戒,見到蚊子就去打,但現在不敢了,只會悲憫它,這也是修行的結果。

如果修行以後,持戒更好,慈悲心也有所增長,說明所做的應該是對的。如果修行之後,原本不停散亂的心開始越來越寧靜,能夠更好的安住了;或是原先必須獨處,心才有寧靜和安住,但隨著不斷用功,如今即便身處動蕩的世間,心也會有寧靜和安住——出現上述這類結果,就說明自己的修習應該是正確的。

此前,無法照見身心演示三法印,最多只是思維與想象三法印。可是現在,心可以直觀到它們呈現三法印,而且呈現得更為精微,這樣看來,方法應該就是正確的。

隆波聽從高僧大德的教導開始修行以後,中間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會以最終的結果來評估——不善法減少了嗎?善法增長了嗎?

隆波總是在自我評估。甚至最後一次頂禮隆布敦長老時也向長老報告:我看到自己的煩惱雜染……比如,假設煩惱共有四部分,現在我已經戰勝兩部分了,但還無法戰勝第三部分(煩惱),還處於勢均力敵的階段。長老回答說:聰明!能夠認清自己的煩惱。

長老並沒有表揚說:聰明!你能知道這麼多東西——見鬼、見神,能看到過去、未來等等……長老並沒有稱讚這些能力。

隆波彙報的是,我看見了自己有哪些煩惱、是什麼樣、有多少……隆波是回觀自己,所以才得到長老的稱讚說:聰明!懂得觀察自己的心。

隆波是曼谷人,在政府工作,很難有機會外出拜訪高僧大德,需要隔很久才有機會去參訪。然而隆波每天都堅持修行,從未停過,因此必須自己檢測自己的修行成果——標準就是觀察煩惱(不善法)是否減少?以前沒有的善法現在是否生起了?曾經的善法是退失還是增上了?

經由不斷地觀察和評估自己的心,就會看清楚目前的修行還剩下百分之幾的煩惱——這是可以評估出百分比的。

審查自己的心,不要偏袒。我們應該每天不斷地觀察和體會,不要找藉口遠離高僧大德。幫助自己確認修行正確與否的方法是檢視其結果,但身邊若有高僧大德就容易些。因為一旦修錯了,他們會旁敲側擊或是明說。

有些高僧大德是溫柔地指導,有些則不會明說,而讓我們自行摸索;還有些老師會棒喝學生。但是隆波很少被訓斥,因為隆波是那種非常精進的弟子,即使世間工作十分的繁重,壓力巨大,也從未找藉口說:最近工作太多了,所以沒有修行;或者最近工作壓力太大了,沒法修行……隆波從沒有找過這類藉口。

只要心中熱愛修行,就可以想辦法做到。只有不喜歡修行的人,才會為不修行而尋找各種理由。

隆波並不是那樣的,隆波每天都堅持練習,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修得是對是錯,但可以從結果來衡量:噢,這樣是對的。或是出現了奇怪的現象時,比如,心是空曠、光明的,而且能夠維持很長時間,沒有一點煩惱的跡象。

心是光明而空曠的,應該沒修對吧?為什麼它是恆常的呢?佛陀說過,心是無常的,為什麼現在的狀態是恆常的?佛陀說過,心是苦,現在卻看不到心苦,只有快樂。佛陀說過,心是無法掌控的,可是自己貌似能夠控制它……自我體會以後,感覺必定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因為結果與佛陀的教導是背道而馳的。

隆波就是這樣自我審查和自我體會的。有時聽了高僧大德的教導,隆波便摸索著練習。隆布敦長老說,不要把心外送。隆波就試著不把心外送,而往裡送。送心不斷往內心深處去看:或是觀察身體內部。既然不該往外送,那就把心送進身心之內,直到有一天生起了疑慮,看到煩惱從胸口湧現出來……那麼它的源頭在哪裡呢?

看到它冒了出來,隆波就冷靜地任它湧現,等煩惱一出現,就輕輕地覺知它。否則覺知太犀利,它會一下子斷掉。但如果是輕輕地覺知,它會逐漸萎縮進入胸口。如果繼續去觀,它就會逃進越來越深的地方。然後隆波就緊隨著去觀,不管多深都跟著,心想哪怕煩惱逃到龍宮去,自己也無所畏懼,都要跟著去觀察。隨著越來越深入,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空空如也。於是隆波把心退到外面。不一會兒,煩惱再度冒出來,隆波就繼續觀察,它又再次萎縮……就這樣不停地追逐。隆波覺得這樣操作應該對了吧,因為長老說了,別把心外送,而自己也沒有把心外送,而是進到裡面了。

有一天,隆波去清邁拜訪隆布信長老。長老一看到隆波的臉……對隆布信長老而言,不用主動作禪修報告;隆布敦長老也一樣,不用主動報告,只是坐著就可以了。隆布信長老一看到隆波,就說:「知者,知者,出來外面,煩惱不在裡面。」隆波還沒彙報自己送心去觀裡面的煩惱,在找源頭……他就開示道:「知者,知者,出來外面,煩惱不在裡面。」

隆波聽得一頭霧水:隆布敦長老不讓把心往外送,隆布信長老卻要求出來到外面,那究竟應該怎麼辦?兩位長老的教導為何不一樣啊?

隆波自己體會說,可能是往裡鑽得太深了,應該待在中間才合適。因為另一位師父隆布帖長老曾經開示:「誰如果能夠契入中立,就會脫離所有的苦」。噢!中間才好,既不往外送,也不往裡送。

於是,隆波不斷地練習,努力把心呵護在中間——心尋找所緣時,看見它跑到內在的所緣上,就在即將觸及所緣時,逆流回來尋找知者,一旦要觸及知者了,不讓其觸碰,再次尋找所緣,就在兩點之間來回調試。假設這是心,這是所緣,兩者是有距離的,自己就在兩者之間游移。

隆波努力訓練讓心待在中間——動來動去,心突然集中,什麼都沒有了,唯存覺知——沒有「能觀、所觀」的界定。隆波訓練了很久,直到得心應手,能夠讓心既不抓能觀,也不抓所觀,此即「中」。

有一次隆波去清邁,當時還在這麼練習。而此前曾拜訪隆布帖長老,跟他彙報說,自己懷疑這是一種奢摩他,而不是毗缽舍那。自己進入了看似涅槃的狀態,看起來像是沒有欲望,沒有造作,沒有色法和名法,沒有日月,什麼都沒有;唯有空與光明,甚至沒有時間。因為時間是源於對比的,必須有「兩個現象」才會出現時間,而這個狀態沒有對比,所以也沒有時間感,這應該就是akāliko——超越時間。只是到了某一點,心會退出來,回到世間,發現煩惱還跟以前一樣。這就不對了,並不是通往涅槃的路。

隆波去頂禮隆布帖長老,報告說我是這樣修的……我懷疑這是奢摩他屬於禪定。長老說,是的,它是禪定,不過現在沒有人會修這種禪定,你可以了解了解,也有好處,最好學習一下,否則以後就沒有人懂了。隆波說自己很怕會卡在奢摩他裡。長老說,不用怕,如果卡住了,師父自會出面解決的。

既然長老是這麼回答的,又指導自己去做,所以隆波就繼續練習——消滅一切,唯存覺知,甚至沒有時間,沒有任何思維。

有一天隆波去清邁拜訪阿姜同印尊者,到寺廟時已經是晚上。公務員白天要工作,晚上大家去吃大餐時,隆波就會藉故去寺院拜訪阿姜同印尊者。到了寺院門口,一位年輕的法師正站在那裡。冬天非常冷,當時電也不通,寺院一片漆黑。這位法師說:現在阿姜布詹在寺廟掛單,他生病了,來看醫生,請你去見他一面吧。隆波說,自己並不認識阿姜布詹,從沒有聽說過,自己是來拜訪阿姜同印的。阿姜同印尊者在嗎?在!於是隆波就去見阿姜同印,報告自己的修行進展。阿姜同印是隆布信長老的弟子,修行非常棒!互動了將近一小時,從寮房出來時已經非常晚了,估計晚上九點多了。那位法師還執著地站在阿姜同印的寮房前等著。

「去吧、去吧,見見阿姜布詹吧!」那位法師說道。隆波感到於心不忍,天那麼冷,他還一直站著等,想不到竟這麼執著,只好答應他了。

阿姜布詹病了,但沒進房間,而是正在走廊上休息,那是兩層高的小木寮房。隆波上樓後,發現他就躺在一張長凳上,用被子裹著頭,全身一直在發抖。

隆波剛上去,他就立刻坐起來,指著隆波的臉,說道:「怎麼樣,你怎麼修行的?說一說!」於是隆波彙報說,自己既不抓能觀,也不抓所觀,心就在中間集中下來。

他吼道:「嚯!什麼涅槃,還有進有出?!怎麼樣,接下來怎麼修行的?」因為他的口音很濃,隆波聽不太懂,因此以為他也沒聽懂隆波的口音,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於是又再重複了一遍。然後他又吼了一次,這次聲音更響亮:「嚯!什麼涅槃,還有進有出?!」就這樣,隆波的心徹底把這種訓練放下了,知道說這樣的訓練不對,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隆布帖長老之所以讓自己繼續訓練,是為了讓隆波長長見識,以便將來有人問起時,可以答得出來,至少能回答這類問題。現在既已明白,就無需繼續了,否則不會抵達真正的道、果、涅槃。

有進有出的涅槃屬於贋品的涅槃,此前高僧大德也指出過——那是一種禪定。如今回想每位高僧大德對自己的教導:一位左敲敲,一位右打打,一位在中間捶捶,就像是足球被踢來踢去。

隆布敦開示說:「別把心外送。」隆布信則說:「別進到裡面,別送心到裡面。」隆布帖的開示是:「訓練讓心在中間。一旦在中間了,它就會跟空在一起。」而阿姜布詹又說:「那不是涅槃!」類似於一直處在走投無路的境地,這麼做也錯,那麼做也錯,怎麼做都錯。

其實在見到尊者之前,隆波就已經意識到它不對了,只是還不確定。一旦得到了高僧大德的確認,就徹底死心了,明白這樣的修行到底對或錯。

整條修行路上處處存在著對與錯,這麼做本來是對的,但到了另一個階段就不對了。誰又能整年、整輩子為我們指點迷津呢?因此需要如理作意——自我省察。

比如,心駐於空時,甚至沒有時間、沒有思維,什麼都沒有,一直是空、光明和純淨,停止了造作,停止了尋找,停止了心理活動,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剩。起初隆波以為這樣練習下去便能抵達涅槃,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它只是一種奢摩他。

(我們應該)逐步學習,慢慢體會自己所犯的錯,怎麼知道那是錯的呢?其實在見隆布帖和阿姜布詹之前,隆波就知道錯了,知道那不是通往道、果、涅槃的路,而是一種奢摩他。為什麼?因為隆波發現,心進入其中又再退出後,已有的不善法並未斷除,新的不善法還會生起,已有的善法之後仍會滅去並且沒有增上……換句話說,隆波就是透過觀察「善法」與「不善法」來辯識的。

如果修行正確時,已有的不善會滅去,新的不善不會生起,或即便生起,也會減輕;未生之善會生起,已生之善會增上,變得越來越強大。經由這樣的檢測,就可以辯識出來自己的修行是對是錯。

我們是可以自測的。檢視自己的心時,不要心存袒護,要老老實實地檢查。而且在檢查時,有一條重要的原則,那是隆波一路走來的經驗之談——也就是說,在檢查煩惱時,要讓心處於自然狀態,別在禪定中去檢測,否則能測到什麼呢?根本沒有煩惱可供你檢驗。

你必須保持平常心。有些人的心集中之後退出來時會卡在禪定狀態,就像這樣(隆波示範),然後聲稱看不到煩惱了,沒有煩惱。當然,心處於定中哪還有煩惱會露面呢?!你以為這是善嗎?並不是!這是粘著於境界卻不自知,是一種「痴」。看不出當下是什麼狀態,正是一種「痴」。

因此,我們要在心是平常的、沒有刻意在修行時來檢測自己的心。如果是在刻意修行的狀態去檢測,又能測量到什麼呢?什麼都沒有——只是靜靜的、空空的。

自我檢測的最好時間是在起床之時,隆波曾經反覆說過,起床時是修行的黃金時段,因為我們的心有時粘著於某種境界,可是自己意識不到,看不出來,只是感覺粘著了,但具體怎麼粘著的,心出了哪些招式變成了這樣,怎麼都看不出來。

完全清醒的時候,心已經裝修完了,已經構建好狀態了,那時候再看它是怎麼形成的,當然看不出來了。所以我們要在早上剛醒的時候去觀察,因為剛醒時的心還沒有偽裝,還沒把自己打造成修行人呢,心是自然的。就在這種平常自然的情況下,心會主動揭發真實的我們究竟有多少煩惱或善法。

如果心粘著於禪定,空空的,就會怎麼看也看不出來。因此,隆波一睡醒了就會觀察自己,那時的心非常自然。當隨後想到「今天要如何修行呢」,只要一尋思,心立即就開始造作了。比如,心馬上跑到「空」裡,住於「空」中;或是立刻跑去盯著什麼,總之就是,心立刻有所行動。

以「駐於空中」為例,隆波發現到,哦,原來是這樣形成的——心是這樣往外送的,所以進到了「空境」裡。

假如心已經掉入「空境」了,才想到觀察它是如何來到這裡的,為時已晚。因為它已進入該境界了。

我們必須在心入戲之前就觀察。在它還沒有入戲之前,也就是剛睡醒的時候,那一刻的心是平常而自然的。然而當我們開始想到了修行,心就會開始造作和構建某個境界,然後進駐其中。

隆波就是這樣自我觀察的。如果不斷地檢視就會明白,之所以錯,是因為心去造作了,心去構建靜止和空曠的境界了,自己卻沒意識不到它是怎麼一路來到這裡的,所以才會長期卡在這裡。

我們需要自我觀察和自我體會,而最容易觀察的時刻,就是你沒想到修行的時刻。只要開始想到修行,你就會立刻造作出修行人的狀態——讓心如如不動。

等一下要作禪修報告的人,其中好幾位都處在隆波談到的狀況,2號現在還處於這種狀態呢。2號,你感覺得到了嗎?心呆呆的。你要慢慢從錯誤中學習與總結。

修行時並不清楚自己修得對或錯,那就去評估修行的成果,然後,由果溯因——結果之所以正確,必定是由於因地正確;同樣的,錯誤的結果必然也是源於錯誤的因。隨著我們不斷地學習,有一天就會明白錯誤的修行是怎樣的,正確的修行又是怎樣的。隆波之所以能夠總結出正確地修習禪定的秘訣,是因為從數不清的錯誤之中獲得的,這也錯、那也錯……直到抓住要領。

如果想要讓心獲得寧靜,首先需要有意識地引領心,去跟讓它覺得快樂的單一所緣持續在一起。一旦來到這裡,自己慢慢去體會——越想讓心寧靜,心反而越不寧靜,此時需要無欲無求,只是引領著心去和讓它感到快樂的業處在一塊待著。寧靜隨它,不寧靜也隨它,如果可以這樣練習,心立刻就會寧靜。

因此,每當隆波開始修習寧靜,馬上就能做到,因為已經抓住了要領。但在抓住要領之前,也經歷了許多艱辛困苦。

從兒時起,隆波就開始吸「佛」呼「陀」,「佛陀」消失後,只剩下呼吸,不斷這樣修習到呼吸又消失了,只剩下光明,再繼續的話,就是各種亂七八糟的見聞——心可以顯現種種幻化,然而不斷觀察會發現,那些現象沒有任何意義。心可以去天界玩,但是你能跟天人一起住在天界嗎?不行嘛。看到了天神的食物,你能一起吃嗎?也不行啊。就像是去看電影,情節無論如何跌宕或精彩,都跟你毫無關係。

一旦心看到那些現象毫無意義,心就明白這樣修習並不對。心跟著光明到外面遊玩,知道過去、未來,知道鬼神……知道,確實是知道,但所知的現象卻不一定是真的。

心會騙我們,煩惱也會騙我們。比如有人修行的時候想要看到朱拉摩尼佛塔(在天界供奉佛陀出家所剃頭髮的佛塔),那裡的人想看朱拉摩尼佛塔,這裡的人也想看朱拉摩尼佛塔,但為什麼每家寺院的朱拉摩尼佛塔都不一樣呢?這個寺院是這樣,那個寺院是那樣。如果是客觀真實的,就應該完全一樣,對嗎?這是心的幻化。

訓練禪定時,如果心跑到外面,一旦意識到這樣不對……知道了哪裡不對,自然就認識到何謂對的。什麼時候沒有錯,什麼時候就是對了。比如,打坐時緊盯到苦悶,就是不對的,因為苦悶會折磨身心,看不到任何起色,煩惱反而還增加了。緊盯時,心是苦悶的,覺得別人都不好:老子比他們好;老子的專注力強,有禪定;老子是正人君子……這樣想反而比別人更糟——因為看不到自己的煩惱,覺得老子天下第一。

隆波就是經由慢慢體會,而總結出修習奢摩他、修禪定的方法,也就是:引領著心去跟讓它感到快樂的單一所緣持續在一塊待著,但別想要獲得寧靜,心會自行寧靜。如果想要得到寧靜,反而不會寧靜下來。

至於想要讓心安住,又該怎麼辦?正如曾經說過的,可以有好幾種訓練方式。直接訓練禪定是一種形式,而你們可以做到的是仰賴於覺性去及時意識到心的「跑來跑去」——心跑去想了,知道。也就是說,迷了,知道;知道的時候是不迷失的,僅此而已。

因此,借由覺性來及時意識到心沒有安住、心「跑」了,心就會自動安住起來。它不是刻意安住的,它會自行安住。以上是隆波從錯誤之中學習而得到的結論。

在開發智慧的階段,隆波也用過各種方法去實踐和嘗試,最後也做出了總結。比如,想要開發智慧時,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要有覺性如實觀身心。為了能夠有覺性如實觀身心,它的條件就是——心必須是安住且中立的。

首先,有覺性感知到身心,有什麼?有覺性。有覺性去做什麼?去感知,而不是去緊盯,也不是去思維。有覺性的意思是,僅僅「只是感知到」而已。

什麼現象正發生在身體,感知到;什麼現象正發生在心裡,感知到。有覺性地感知到什麼?感知到身體,感知到心,而不是感知別的什麼。感知到這身體和這心。

所謂「如實」是指身體是怎樣的,就知道它是怎樣的;心是怎樣的,也知道它是怎樣的;沒有絲毫干預,不需要讓它必須變寧靜、變快樂、變美好,其中沒有所謂的「必須」或「禁止」。它是什麼樣子,就如實知道它是什麼樣子,所謂「必須」或「禁止」是無法用於修習毗缽舍那的,只能用來修習奢摩他、修禪定,請大家逐步去學習和體會。

「如實觀」的「實」是什麼?有覺性如實觀身心,身是怎樣的?身是示現三法印的;心是怎樣的?心是示現三法印的,此即是如實觀之中的「實」。

「身不淨」並不是「實」,那只是人為界定出來的認知。比如,我們覺得一隻皮膚潰爛的狗是不淨的、骯臟的,但蒼蠅卻覺得它香噴噴,賞心悅目,太喜歡啦,飽餐後還可以孵卵,讓子孫衣食無憂在此安家。

所謂骯臟不淨,其實並沒有客觀真實的境界來作為對應。某些人認為的「不淨」,在別人眼裡可能並不是!比如,泰國人覺得榴蓮很香,但對於不喜歡榴蓮的西方人而言,這種水果太臭了!有些真菌奶酪,西方人覺得香,但我們看到簡直要吐了。明白嗎?我們所謂的「不淨」,於別人而言可能是「淨」的。

因此,「不淨」並不是一個客觀事實,它取決於個體對之滿意與否。比如,喜歡醃腐魚的人,一聞到氣味就垂涎三尺,而討厭醃腐魚的人聞到了反而會嘔吐。所謂淨與不淨,並不是客觀事實。

有一次,隆波去薩拉汶森林寺院。事實上,隆波每個月都會親近隆波蒲長老,長老就在呵叻,離得非常近,隆波每個月都要拜訪一次。那次從寺廟後面走進去時,喔唷!地面全是「地雷」——狗屎到處都是,自己懷疑整個鄉里的狗都把這裡當成公廁了:這裡一坨、那裡一坨,根本沒有地方落腳,必須非常小心。

隆波走著走著,碰到一坨軟趴趴的狗屎,應該是剛剛拉的,還有蛆在不停蠕動,看了讓人作嘔,幾乎要吐了。正在惡心時,心突然示現「神變」,心一頭鑽進那堆狗屎裡,類似像是自己突然掉進一堆狗屎裡。起先只是這一小坨,心鑽進去以後成了一大坨,彷彿整個人都浸泡在其中。

心鑽進狗屎的一瞬間,狗屎就分離開來:水是水,風是風,火是火,只剩下地,這就是心的能力,觀的一瞬間……新鮮狗屎,自己一下子感覺完全被風乾了。心看到說:哦!事實上,它只是元素;狗屎即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四大元素是事實,是真正客觀的存在,骯臟不淨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心來了這樣一場教育性的演出。

在修行的過程中,隆波的心有過許多奇妙的歷險,有時就像是播放幻燈或拍視頻給自己看,並不是思維分析出來的。

一旦洞見到真相,心立刻靜如止水,隆波便輕鬆地走過去,有覺性地不踩到狗屎地走了過去。

頂禮隆波蒲長老時,長老看著隆波:「嘿,修行人……」,長老習慣稱隆波為修行人,「今天有什麼收穫?」隆波彙報說,剛剛在寺院裡看到了狗屎,心進去將狗屎拆解為四大。長老說:「對了,對了,就只是四大而已。」

因此,所謂如實觀身心……如果是觀身,就要觀到四大即是身的實相,僅僅是物質而已,充滿了無常、苦、無我。如果是觀心,則要照見它們只不過是受、想、行、識而已。

「受」是指苦受和樂受,「想」是記憶和界定,「行」是善與不善的造作……至於「識」即是心本身。

我們稱之為「可以分離蘊」了。色蘊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大,名蘊可以細分為受、想、行、識,它們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無常、苦、無我的,全都不是人、不是眾生、不是我、不是他。

我們逐步抓住要領,有覺性如實觀身心,它們僅僅只是蘊界,是無常的、苦的、無我的,此即實相。如果想要能洞見這一點,心必須是安住且中立的。

正如隆波說的,有覺性如實觀身心,此即修習毗缽舍那的核心要領。但隆波特別要強調——必須是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去感知。

如果不具備安住且中立的心,是無法如實觀的。觀是觀了,但並不如實。

我們應該借助實踐來嘗試對錯,於其中慢慢體會和總結,最後就可以抓住要領。一旦抓住了要領,左轉右轉也可以修習奢摩他,無論哪種業處都可以拿來用。先學會一種,其它的也就都會了。例如修習遍處,只要會了其中一種,全部「十遍」就都掌握了。一旦精通一種業處,就可以掌握全部四十種業處。

至於毗缽舍那,只要精通於身受心法的任何一種就可以。而且觀身也不是觀全部的身體,觀某一部分就夠了,比如,身體呼氣、吸氣,這樣觀就能知道全部;或者身體行、住、坐、臥,如此也能知道全部;或者只是知道苦、樂和不苦不樂,也能知道全部,只覺知某一部分,就可以知道全部。

一旦抓住要領,彼時無論做什麼,要它是毗缽舍那,它就是毗缽舍那;要它是奢摩他,它就是奢摩他。一旦領會了精髓,就類似中國功夫秘笈,一旦爐火純青,任何東西都能當武器使用。

如果我們訓練到徹底明白了,那麼什麼情況都可以觀,觀什麼都行。讓它是奢摩他也可以,讓它是毗缽舍那也可以。但是要成為毗缽舍那,所緣必須是名法或色法。至於奢摩他的所緣,則什麼都可以。

毗缽舍那的所緣必須是名色,至於具體觀察哪種色法或名法,都可以,所以感覺很簡單,沒有什麼難度可言。

在覺得簡單之前經歷過重重困難,所以大家今天聽了隆波的教導,請抓住要領,儘可能地自助,從錯誤當中學習何謂對錯。

如果經由某種修行實踐,未生之不善生起了,已生之不善葉繁枝茂了——那說明這個方法是錯的。

如果透過某種修行實踐,未生之善生起了,已生之善更頻繁、更容易出現了——那說明這個方法是對的。

當我們這樣不斷去訓練,最終就可以掌握要領,屆時修行就開始容易起來了。好,時間差不多啦。

~問答~

☘️ 學員1:我的固定形式練習是吸「佛」呼「陀」,從1數到10,再數回到1,反覆這樣進行。目前我仍然有些粘著於緊盯,每當感受非常強烈時,我可以看到感受生起是不受掌控的,心仍未對感受保持中立。在白天的大部分時候,心會跑去散亂和跑去想時,仍然沒辦法及時意識到它們。請隆波慈悲指導適合我的修行。

隆波:居士,你仍然緊盯得太厲害了,要稍微鬆開緊盯的力度。鬆開的方法:與其緊盯著令心一動不動,還不如直接去思維身體、觀察毛髮、指甲、牙齒、皮膚、肌肉、肌腱、骨頭……一部分、一部分地觀察,慢慢去觀察,不用著急。比如頭髮,就去觀察頭髮不美、不漂亮,它是不淨的,是無常、苦、無我的,頭髮具有這樣的形狀、這樣的顏色和這樣的氣味……慢慢地不斷去觀察,就會促使心從被鎖住的地方鬆脫出來。

因為你的心被鎖住了,所以要去思維身體。思維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回來修習寧靜——重新呼吸,然後又出來再次思維,就這樣反覆進行,心就不會一直卡在禪定之中靜止不動,你必須調整這一點。

☘️ 學員2:我的固定形式練習是念誦結束以後再去經行。白天主要是念誦和觀身交替進行,修行時仍然會粘著於聚焦,想要看得清楚一點。今年我有些健康的問題,工作壓力也很大,心裡希望它快點結束、快點過去。最近,我對外界產生了某種不一樣的感覺。請求隆波慈悲開示。

隆波:別讓心粘著於禪定之中一動不動的,否則你看外界時,心也會是呆滯的。放開!觀察到了嗎?你的修行有個部分是靜止不動的,別的都可以變化,但是有個部分卻一動不動。你要「殺」了這個「一動不動」,膽子大一點!否則,如果你粘著於那種一動不動,那是無法真正開發智慧的,你只會一直呵護它,而煩惱的首腦正藏身在此處。你自以為照見了這種、那種的三法印,但煩惱卻紋絲不動,因為它就藏在自己心裡。

因此,別把心呵護在靜與空之中,放開它,讓它去工作。如果心裡還是個靜止不動的部分,你要及時地意識到它,然後去看到這個靜止的部分其實並不持久,它同樣也在生滅變化著。如果讓它鬆脫出來,你就能看到境界的生滅在示現三法印。但是像這樣靜止不動著,你是看不到(三法印)的。你應該去解決「強迫讓心靜止不動」的問題,目前你還剩下個「一動不動」待解決。

☘️ 學員3:我的固定形式練習是觀呼吸、念誦佛陀。有禪定時,我會感覺到內在的「動」——冒出來變成能量,看到其變化與消失。但有時會看到它們冒出來變成了記憶,如果沒有及時意識到它,心就會繼續造作下去。

隆波:對的。

學員3:如果及時意識到這一點,我會回去覺知身體,但知道心尚未保持中立,還想讓冒出來的現象全部消失掉。請求隆波慈悲開示。

隆波:冒出來的現象在教導我們「法」。你希望讓它們消失,這就像是試圖驅逐自己的老師一樣。你就讓它冒出來吧,然後,它就會「苦」來給你看的。

你的觀已經對了,而且觀得很細緻。比如你這樣修行,有時候想蘊、記憶會冒出來,然後行蘊緊接著開始造作,它的整個過程就是這樣的。行蘊造作以後,它又會返過來去控制心,而後心又再造作行蘊,然後行蘊又再控制心,繼續造作和演繹心,讓心受制於行蘊。

如果你不斷地去探究,最後就會明白,存在的只是一個過程——「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慢慢去體會吧。

你訓練得不錯,不要急於求成。你的弱點就是太想要快速獲得結果,可是越想要結果,進步就越緩慢。這是因為「想要」是一種欲望——即「集諦」——它是導致「苦」生起的因,而不是生起智慧的因、不是導向離苦之因。

因此,不管生起什麼現象都不要討厭它,要感知到它即是苦堆。你感覺到了嗎?「它」就是苦。佛陀說:苦,是要去「知」的,而不是要去「斷」的。

☘️ 學員4:我跟隆波學法修行已經一年多了,固定形式的練習是念經、打坐,觀心迷失去想了。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我在打坐時往往會睡著,出定以後也是迷迷糊糊的,在生活中很少能夠覺知自己。我在白天工作,晚上還得學習與做家務,於是改為早上起床後修行,以及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覺知自己。請隆波慈悲指導接下來的修行(如何進行)?

隆波:也只能那樣做了,邊學習邊工作就比較忙些。要注意利用零碎的時間,要不斷地去收集和累積。

你的訓練並不差,還是可以的。看到了嗎?有什麼現象發生在心,你是可以不斷看到的,所以訓練得挺好,並不是很糟糕。

☘️ 學員5:我現在主要是觀心,看到五蘊是一種負擔,憑什麼要照顧五蘊?能夠從中得到什麼呢?此外,我看到心也是苦,而且比五蘊更苦,但是還沒有看到生滅。請問我看到的是否正確?請隆波開示。

隆波:對了,可是禪定不夠。你的智慧太衝到前面了,結論下得太快,那些都是透過總結與思維而得的領悟,禪定還不夠,心仍是躁動不安的。

如果禪定不夠,生起的智慧就不是真的。你必須先訓練讓心安住,心動了,知道;心動了,知道……經常這樣訓練,其餘的隨後自會明白。現在你先訓練去獲得好的禪定:心跑了知道、跑了知道……大概明白了嗎?

☘️ 學員6:固定形式採用念mettā guṇaṁ,以及覺知身體呼吸。如果非常散亂,我就會自我按摩,然後覺知鬆與緊。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念誦,但更像是機械化地在念誦,需要過很久才能看到身心的自行運作。總體而言,我會散亂很久,緊盯到頭痛為止。如果覺知到臉部太僵硬了,才會鬆開一點,讓自己不會頭痛。理論上,我知道自己想好,但是並沒有真的看到。請隆波指導接下來的修行?

隆波:適合你的業處是身體,因為你對身體的貪愛並不少,因此要努力觀身,以身體作為業處。心喜歡身體,就用它作臨時的家,去感覺身體行、住、坐、臥、呼、吸,身體彎曲、伸展,持續不斷地去感覺它們,緊隨著去覺察它們,如同觀察別人那樣去觀察(身體),就像看著別人在不停地工作。

當你舒服自在地觀察以後,接下來心一有任何的動靜變化,就會自行被照見。你之所以迷失很久,是因為心還沒有臨時的家。如果有了臨時的家,心是不會迷失太久的,僅僅迷失一下下,就可以意識到心忘了臨時的家。

要用身體作臨時的家。去動身體,去幹家務活之類的,不緊盯、不打壓,僅僅只是感覺身體,僅僅只是感覺。笑一笑,感覺到了嗎?臉在笑。感覺到了嗎?生氣時是板著臉的。當發現自己板著臉時,就等於看到了生氣的心。當發現自己的臉在微笑時,就看到了愉悅的心。因此,你要不斷地覺察自己的臉,不用透過照鏡子來看變化。

如果能夠讀懂自己的心以後,那就好玩了。不斷去看自己的臉,因為事實上,你非常愛這個身體,在精心照料著它。就這樣不斷地去觀察,而後就會看透心,大概明白了嗎?通過自己的臉去讀自己的心。8號。7號先跳過~

☘️ 學員8:我聽隆波的法談已經兩三個月了,之前的三年是以念經和看隆布度的照片來觀心。心送去想時,修行就會中斷,我再拉心回到念誦經文與隆布的畫像。目前我需要做出哪些調整或改進?請隆波指導。

隆波:用長老的畫像作為業處可以得到禪定,屬於修習奢摩他。如果你想要繼續提升,就要回到自己的身心。只是不斷地去看長老,是無法體證道、果、涅槃的,那只能得到快樂和寧靜,它屬於奢摩他的一種。

你要觀察自己的身心:身體無他,有的只是苦,心也無它,有的全是負擔。就這樣持續不斷地觀察與體會。

要回來觀身、觀心,這個身體除了苦,別無其他;心一直不停地工作,除了負擔之外,也不存在其他的東西。要去觀,但別討厭它們,持續這樣觀察,就能繼續前進。如果只是看著長老,那沒有什麼,死後可能會成為他的隨從,但去不了涅槃。

☘️ 學員7:我的心依然很散亂,而且會迷失很久,因為自己修得還不夠。我的固定形式練習是經行,照見每個蘊各有各的分工。並沒有固定的禪修業處,有時觀身有時觀心,但可以看到生起的境界全都是所觀。每當到了週末,我還會到自己感覺適宜的寺廟(用功)來加強心力。請問,我現在是否已經走在了適合自己的道路上?

隆波:對了,你修對了。慢慢去自我體會這樣做了以後,是不善法增加了,還是善法增加了?不斷地這樣觀察,不久後你就能自己找到答案。如果僅僅只是一直在覺知,那就不對了,因為善法已經止步不前,卡住了,應該檢測自己的心。你的進步已經很大了,以前非常的散亂,可是現在的心已經有些禪定了。

不錯,很好,繼續用功吧。但是別讓心粘著於靜止不動,別太過於去呵護自己的心,你應該放任心自行去工作,膽子大一點,但也不要太放逸而導致散亂。等時間到了,就去做固定形式的練習,讓心歸位。心歸位以後,放任它出去工作,而後緊隨著去知道它的變化。

5號,你不用想太多,思維並不是修行。我們要用感覺,而不是用思維,要用感覺來修習業處。感覺快樂,知道;感覺痛苦,知道;感覺貪、瞋、痴,知道;感覺到運動,也知道;要去感覺,而不是去思維。呃,現在舉手了嗎?想去找什麼……太累。不是去思維,而是去感覺。

今天就先到這裡。

【完結】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來源:www.ganluyu.org

音頻

中文字幕視頻:

中文同聲翻譯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