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訓練回向功德、常常訓練發慈心。這樣能讓我們的心習慣空曠地打開。就是不用命令讓它有慈愛,我們只是有善良的心意。[……]
無論是誰,煩惱厚重或淡薄,每一個人都有職責,從當下此刻就開始提升自己。修行以獲得道果、涅槃,按照原則是不難的,但事實上,這也不容易,每一個人都必須累積。大家必須傾注努力、必須真正用心。[……]
我們的修行需慢慢地歸位,持續不斷地探究身心。當我們探究、了解時,我們便會看到更為細膩的造作。[……]
佛教的重中之重,即是毗缽舍那的修行。佛陀是首位發現毗缽舍那修行的人,佛陀了知眾生生死輪迴不已,皆因不明白自己身心的實相。事實上,我們的身心全是呈現三法印的——即:「無常」,也就是無法恆常地保持不變;「無我」,也就是無法掌控、不是「我」;以及「苦」。[……]
看到生起的瞋心,看到它的運動變化,如此,我們便能透過瞋心而開發智慧。別在這事上(糾結)、浪費時間。看到瞋心,不斷及時地知道,我們的修行就已經得分了。[……]
煩惱雜染是被觀察的對象,去看它能駐留多久。如果我們能看到它的變化,相等於——我們正從這個煩惱雜染中開發智慧。[……]
我們必須了知——不斷地隨順煩惱雜染,煩惱雜染就會越來越增長;不迎不拒,煩惱雜染則會越來越減少,便會看到煩惱雜染呈現三法印。[……]
我們的弱點,就是讓我們能獲得最多訓練之處,如果我們透過自己的弱點來訓練自己,最後,弱點就會轉變為我們的優點,我們的覺性,就會生起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頻繁。[……]
別過於迷失在世間的快樂,越迷失在世間的快樂,離苦的速度則越慢。[……]
我們持續不斷地去分離(蘊)——事實上,這個「我」是由各個部分組合而成的,每一個部分各自運作,每一個部分不斷地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