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過多,心就會散亂,修習禪定過多,便會太鬆散、懶惰,真正能幫助我們調整平衡的,其實是覺性。[……]
想要來到自動自發的階段,必須依靠訓練。訓練到覺性自動自發、禪定自動自發,訓練到懂得自動自發地開發智慧。[……]
事實上,沒有任何人能滅掉煩惱雜染,何時生起覺性,何時煩惱雜染就會自行滅去。[……]
慢慢地訓練自己,就會看到——心掙扎著尋找快樂。從一起床,就在尋找快樂,即使躺著,也在尋找快樂[……]
迷失了,知道;迷失了,知道,常常地去訓練,剎那定就會生起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頻繁。[……]
修行,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但那條路,必須在八支聖道、四念處的路上。[……]
真正可以修習毗缽舍那的心,其實就是正常、平常、普通的心,並不是什麼奧秘的內容。[……]
每一位修行容易的人,都經歷過困難的階段。沒有人與眾不同、對此免疫,能夠無緣無故、輕輕鬆鬆就取得道果,那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有其因。[……]
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期待結果,那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為有貪心(在阻攔)。[……]
所有被心感知的一切,皆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色法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名法也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無法將它們作為自己真正的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