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我們要提早做好準備——因為我們隨時都可能會死,我們所愛之人也隨時可能死去,生命是不確定的,然而死亡卻是確定的。[……]
佛陀教導:普通人在生病時,就像是身體先中一箭,而後心又被第二支箭射中——身苦,同時心也苦。如果是佛陀真正的弟子,那麼受苦的就只是身體,苦無法抵達心。[……]
如果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感覺,那種感覺就無法控制我們的心。比如,恐懼生起了,在知道它的瞬間,恐懼就從心中抽離出去了。[……]
我們需要用心學法,並經由學習來掌握修行的要領。重中之重稱為「法之心臟」的法,正是「四聖諦」。[……]
準備妥當而能開發智慧的心,必須是具有善法特質的,是帶有智慧的大善心,而且是毫無刻意生起的。心需要具備「大善心」的特質,即不是含有貪、瞋、痴的心,而是無貪、無瞋、無痴的心。[……]
何時徹底知苦,何時就徹斷苦因;何時徹斷苦因,何時就徹見滅(涅槃)。它們是同步生起的。[……]
頻繁地「有覺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見身心的實相」,最終便會生起智慧。真正的正見會呈現,正思維、正語、正命、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全都會同步生起。[……]
世間的知識是無法窮盡的,但對佛法的領悟,一旦抵達「根除無明」的目標,便已來到終點。所以,世間的工作永無止盡,佛法的工作終有盡時。[……]
佛教中的「好」,並不是指快樂、寧靜、良善。好或不好取決於我們是否知道它。[……]
心往外送,是集(苦因);
心往外送的結果,是苦;
心清楚地照見心,是道;
心清楚照見心的結果,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