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能夠圓滿七覺支,就需要圓滿念處,圓滿四種念處中的任何一種念處即可,並非必須修學全部四種——身、受、心、法。修習任何一種,最終都能契入聖諦,都能來到同樣的一點。[……]
佛陀是經由什麼而證悟的呢?是經由修習法念處,而不是安般念。[……]
人一旦到年老,根本不會有快樂,這個身體全都僅有苦。我們想讓自己所愛的人活得長久,若直言不諱的譯義,即是——「願你苦得長久」。為何我們希望讓他苦得長久,一直與我們在一起呢?因為我們愛自己,最終是我們愛自己。[……]
依賴於每日持之以恆地修習念處,可令覺支逐漸圓滿。[……]
念處分為四大類:身、受、心、法。只是透過觀呼吸,也能夠提升至四個念處的修習。修習念處,意味著我們已經在提升覺性。[……]
持戒不是為了要讓自己苦悶,持戒是一種克制自心不迎合煩惱的工具。[……]
中道是不鬆也不緊。[……]
佛陀所教之法並非只有出世間法,佛陀也教導人們快樂地活著的世間法。[……]
入寺尋僧、親近高僧大德,是為了去聽法,不是為了去宣洩情緒垃圾,或為了能出人頭地、出名而爭當首席弟子,那樣就不聰明了。 [……]
修行的關鍵點在於必須要能在日常生活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