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正知」,大致就是——知道目標,知道目的,知道益處,什麼有益處,什麼沒有益處,能分辨善與不善。[……]
所謂「感知光明」,是一種直接對治昏沉的業處,能夠憶念光明的人,自然就不會昏沉。[……]
我們最常忽略的不善業,大多是「意業」,獨自想著那些負面之事,成了讓自己苦的因。然後就會覺得:「我沒有對誰做些什麼,為什麼我卻那麼苦?」但覺察不到,自己正在造業,也就是——意業。[……]
當他人受苦時,我們不能無動於衷,便會去幫助他,這即是善法。但僅僅只是幫助他,而非把對方的苦,背負在自己身上。[……]
若誰能夠克制自己,能戒菸,就去戒,因為自己會獲得利益,自身的健康也會好轉,對身邊的人也會有好的影響,我們也不需要花錢去買菸。[……]
「欲貪」是一種渴望別人為我們帶來幸福的愛,希望得到和擁有的愛。但「慈愛」則是希望對方快樂,就像父母愛孩子一樣。[……]
佛陀為我們開示實相:五蘊就是苦,我們的生命是苦,並且為我們開示了一條離苦的路!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要去看苦,然後明白苦,然後離苦![……]
再次重新開始,將自己定位為一名學生、一名研究員。修習某一種禪法,但僅僅只作為參照點、參照物,一旦心走神,及時地知道。[……]
對於瞋心,如果我們以「它是煩惱習氣」的角度來看待它,僅僅只是知道,它就會滅去。假設我們的内心有瞋心生起,而且它持續駐留,當瞋心尚在時,別對那位讓自己生起瞋心的對象採取任何行動。[……]
貪心,即是欲望、「想要」,欲望及「想要」是苦生起的原因,欲望及「想要」並不是道、果生起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