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十四章 風塵女子亦可證得最上道果

第一冊•第十四章 菴婆巴梨比丘尼、半迦尸比丘尼(Ambapālī, Aḍḍhakāsī)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人最為無奈的事,即是淪落風塵而身不由己。她們常在被逼迫及無從選擇的情況下,走入黑暗的深淵而難以回頭。風塵女子承受社會的排擠,活在眾人的異樣眼光之中,常被冠上「娼婦」、「淫女」等不雅的稱號。處在不被尊重、且缺乏尊嚴的生命,那份深藏在心中的苦非旁人所能體會。

然而,即使是世人覺得卑微的風塵女子,亦能因為佛法的力量,而徹底地翻轉生命。菴婆巴梨(Ambapālī)及半迦尸(Aḍḍhakāsī)鼓舞人心的事跡即是最好的見證。她們超越社會低賤卑微的地位,在出世間具有極為出色的成就。她們徹底地斷盡煩惱,成為人天禮敬的阿羅漢尼。

芒果樹下化生的菴婆巴梨

菴婆巴梨的出生與眾不同,她化生在毘舍離(Vesālī)的芒果樹枝間,離車族(Licchavi)御花園的園丁發現女嬰在一棵芒果樹下,於是將她取名為菴婆巴梨,「菴婆」(Amba)意為「芒果」。

菴婆巴梨長大後清秀絕俗,容色具足端麗與殊妙,令人樂見及欣喜。此外,她還擅長歌舞及樂曲,因此被喜好音樂者所喜愛。眾多離車族王子想娶她為妃,誰都不肯退讓。為避免紛爭,他們一致決定菴婆巴梨不該屬於任何人,而應讓大家共同擁有。於是,菴婆巴梨被迫淪落為風塵女子。

當時,毘舍離富庶繁榮,人民眾多而資源豐饒,再加上菴婆巴梨以美貌聞名,又能歌善舞,一夜身價五十金,毘舍離因此而愈益繁榮。

美貌遠近馳名

那時,王舍城(Rājagaha)有一人前往毘舍離辦事,他見識了毘舍離富庶繁榮,又見到因為菴婆巴梨的端麗殊妙,而使毘舍離愈增繁榮的情況。

他在毘舍離辦完事後,返回王舍城向頻婆娑羅王(Bimbisāra)稟報:「大王!毘舍離富庶繁榮,人民集多而資源豐饒,該國有七千七百七座殿樓、七千七百七座重閣、七千七百七座遊園、七千七百七座蓮池,加上菴婆巴梨的美貌聞名、能歌善舞,一夜身價五十金,毘舍離因此而越來越繁榮。大王!願我們能效仿毘舍離,安立一位淫女。」

頻婆娑羅王回答︰「若是如此,去尋找可以安立為淫女的女子吧!」於是,那人找來一位名為娑羅跋提(Sālavatī)的俏麗女孩,以效法菴婆巴梨,讓王舍城越來越繁榮。

為了此事,頻婆娑羅王親自到毘舍離一睹菴婆巴梨的美貌。一如其他人,他被菴婆巴梨的美貌所傾倒,享受她所提供的歡樂。菴婆巴梨因此懷了頻婆娑羅王的孩子,這孩子名為毘摩羅憍陳如(Vimalakoṇḍañña)。

毘摩羅憍陳如長大後,有幸聽聞佛陀說法而跟隨佛陀出家。他精勤修習,最終證得阿羅漢果。在《長老偈》收錄毘摩羅憍陳如比丘的證悟偈言︰

母以樹為名,父持白旗者,
法旗擊慢旗,滅魔羅大旗。1

「我的母親以樹為名字(謂菴婆巴梨),我的父親是一位持白旗者(謂頻婆娑羅王,白旗象徵王權)。我以佛法擊敗我慢,消滅魔羅的大旗。」

布施淨信不移

菴婆巴梨對布施具大信心。在《長部•大般涅槃經》2(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記載她對佛陀所作的廣大布施。

那時,佛陀從那提伽(Nātika)前往毘舍離,住在菴婆巴梨的芒果園中。有五百比丘剛加入僧團,精勤力微弱,他們即將見到前來向佛陀禮敬的菴婆巴梨。為了讓比丘們在看見美撼凡塵的菴婆巴梨時不忘失正念,佛陀對比丘們作此開示︰

諸比丘!比丘應當始終具念正知,這就是我對你們的教誨。諸比丘!何謂比丘具念?比丘於身觀身,精勤正知具念,摒棄俗世貪憂戚。比丘於受觀受……比丘於心觀心……於法觀法,精勤正知具念,摒棄俗世貪憂戚,比丘具念即是如此。

諸比丘!何謂比丘正知?比丘在前行後退時有正知,在前瞻後顧時有正知;在彎曲伸展時有正知;在持僧伽梨3、缽、袈裟時有正知;在食、嚼、吞、飲時有正知;在大小便時有正知;在行、止、坐、眠、醒寤、言談、沉默時有正知。諸比丘!比丘正知即是如此。諸比丘!比丘應當始終具念正知,這即是我對你們的教誨。4

此時,菴婆巴梨聽聞:「佛陀已至毘舍離,住在我的芒果園林中。」於是,她吩咐隨從準備多輛華麗車乘,自己則乘坐其中一輛車乘,在眾多隨從的簇擁下趨車出發,前往自己的芒果園林拜見佛陀。凡車輛可通行之處,她們皆以車乘代步,直至車輛無法行駛之處,她們下車步行,前往佛陀所在之處。

抵達後,她禮敬佛陀而坐於一面。佛陀為菴婆巴梨宣說法要,為她教示及訓誡,令她愉悅歡喜。菴婆巴梨聞法後對佛陀作出邀請:「世尊!懇請世尊慈許,明日與大比丘眾接受我的飲食供養。」佛陀默然而許。菴婆巴梨知道佛陀已默許,起座禮敬,右繞佛陀而離去。

此時,住在毘舍離的離車族王子聽到消息:「佛陀確實已來到毘舍離,住在芒果園林中。」他們亦各自乘坐精美的車乘,前往芒果園林謁見佛陀。

那些離車族人有些是清一色的藍色,塗藍妝、穿藍衣、配藍飾;有些是清一色的黃色,塗黃妝、穿黃衣、配黃飾;有些是清一色的紅色,塗紅妝、穿紅衣、配紅飾;有些是清一色的白色,塗白妝、穿白衣、配白飾。

在前往芒果園林的途中,這些離車族王子的車輛,與反方向駛來的菴婆巴梨之車輛相互擊撞。在車乘上的離車族王子問菴婆巴梨:「菴婆巴梨!你為何與離車族王子的車輛相互擊撞呢?」

菴婆巴梨回答︰「貴王子們!因為我已邀請世尊與大比丘眾,明日接受我的飲食供養。」

離車族王子對她說︰「菴婆巴梨!我們給你十萬金,你將此供養的機會讓給我們吧!」

菴婆巴梨回答︰「貴王子們!即使你們將毘舍離及周邊的領土都給我,我也決不會讓出此供養的機會。」

那些離車族王子聽見菴婆巴梨不甘示弱的言論,彈指懊惱地說:「我們敗給了一位芒果女,我們輸給了一位芒果女!」

離車族王子繼續往詣世尊所在之處。佛陀見諸離車族王子從遠方來,告訴比丘眾:「比丘們!若有人尚未見過三十三天的天人,比丘們!且觀這些離車人眾!且將這些離車人眾當作三十三天眾。」

佛陀闡述人類的榮耀可媲美天人的殊榮,這是佛陀說法的例行次第︰教示布施的利益、持戒的利益、生天之道,再指出諸的過患、出離的功德。以此激勵在場精進力未足的比丘,修習教法能達至猶如離車人眾般,可與天人媲美的殊榮。

再者,佛陀預見離車人眾隨後將被阿闍世王(Ajātasattu)所毀滅,回想離車人眾猶如三十三天般的殊榮而得見他們衰敗的比丘,將獲得無常的智見,由此證得阿羅漢果,因此佛陀促比丘們見離車人眾的殊榮。

此時,離車族王子的車乘開至車輛不可通往之處,然後下車步行至佛陀之處。他們禮敬佛陀後坐於一面,佛陀為他們說法,他們聞法後對佛陀及僧眾作出飲食供養的邀請︰「世尊!明日請與比丘眾,接受我們的飲食供養。」

佛陀回答︰「離車眾!明日我已接受菴婆巴梨女的供養。」

那些離車族王子聽了佛陀的回答後,彈指懊惱地說:「我們敗給了一位芒果女,我們輸給了一位芒果女!」他們隨喜佛陀的開示說法,起座禮敬佛陀,右繞而離去。

離車族王子雖知菴婆巴梨已向佛陀作出飲食邀請,但他們依然再次向佛陀作出邀請,因為他們視菴婆巴梨為墮落之女而不相信她的言說。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履行身為在家弟子的責任,即在聞法後對佛陀及僧團作出飲食邀請。

夜過之後,菴婆巴梨在自己的芒果園林中準備各種殊妙美味的飲食。當飲食準備好後,她對佛陀作出邀請:「世尊!食時已到,飲食已經準備好了。」

佛陀於午前著衣持缽,與比丘眾一同前往菴婆巴梨的住處,坐在所設好的座位上。菴婆巴梨親手將殊妙美味的飲食,供養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令他們食用飽足。

當菴婆巴梨看見佛陀食用完畢,手離缽時,她對佛陀說:「世尊!我以此芒果園林(Ambapālivana),布施給以佛陀為首的僧團。」

佛陀接受了菴婆巴梨所供養的芒果園林,並在該處居住一些時日。

聞兒說法出家

菴婆巴梨熱衷於布施及行善,由於過往的波羅蜜成熟,她在一次聽聞兒子毘摩羅憍陳如比丘開示後,決定加入比丘尼僧團。

出家後她精勤修習,以自己的色身作為禪修所緣,如實照見色身是苦、無常與無我的實相,以此更進一步照見心的實相。當她如實徹見身與心僅是純粹的苦,她放下了對身心的執著而證得阿羅漢果。

《譬喻經》記載她的證悟宣言︰

諸有情見證,正法中出家,
達至不動法,為佛真女兒。

我有諸神變,天耳界自在,
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我知宿世住,得天眼清淨,
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義法辭與辯,廣大清淨智,
最勝覺者依。5

菴婆巴梨比丘尼成為具足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的阿羅漢尼。

身老真實不虛

晚年時,她觀照色身衰敗的實相。往昔烏黑的秀髮,如今變得猶如樹皮;過去眼如摩尼珠,如今老來混濁無光;身體過去猶如紫磨黃金箔,如今細皺紋已遍滿身體;年輕時的音聲猶如杜鵑,老來聲音中斷嘶鳴。這些現象都與真實語者——佛陀所說的無異。

在《長老尼偈》6有詳盡地敘述,以下為節錄︰

毛髮黑如蜜蜂色,尖端雖以種捲縮,
老來猶如麻樹皮,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頭猶如香匣香,雖以種種花充滿,
老來發出兔毛臭,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之眉毛畫師巧,描繪如畫美若彎,
老來眉尾皺垂下,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眼猶如摩尼珠,紺色明亮有愛媚,
老來壞眼闇無光,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年少時鼻柔高,端正垂直美均勻,
老來恰如火炙過,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齒先如芭蕉芽,潔白光潤美如見,
老來脫落麥黃色,真實語者不相違。

密林之中往來者,甘美聲如杜鵑鳥,
老來處處聲中斷,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二乳房實脹圓,配合均勻滿向上,
今已鬆垂如水囊,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身昔如黃金板,紫磨金色甚美觀,
今為細皺掩體上,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兩腿昔如象鼻,修長直立不彎曲,
而今恰似竹與葦,真實語者不相違。

我之合成身如是,老衰之時有眾苦,
塗料剝落如古舍,真實語者不相違。

菴婆巴梨比丘尼曾經驚為天人的美貌,經過歲月的洗禮已消失殆盡。菴婆巴梨比丘尼感嘆,這因緣聚合之身是各種苦的住處,年老時猶如一座老破的古屋灰泥剝落,這些現象皆與佛陀所說的實相不相違背。

往昔惡業殆盡

從風塵女子成為解脫自在的阿羅漢尼,菴婆巴梨比丘尼峰回路轉的生命故事,與其過去世的造作息息相關。她在多劫前已廣植波羅蜜。

九十二劫前,在弗沙佛(Phussa Buddha)的教法時期,她出生為剎帝利,為弗沙佛的妹妹。在聽聞自己的兄長——弗沙佛說法後,她生起淨信,作廣大布施,並希求獲得美麗容貌。

在三十一劫前,在尸棄佛(Sikhī Buddha)出於世間時,她出生在阿魯那城(Āruṇa)婆羅門家。那一輩子,她在尸棄佛的教法出家成為比丘尼,但是卻造作了影響至深的惡業。

有一次,眾多比丘尼前往禮敬佛塔後作右繞。當時走在前端的一位漏盡比丘尼突然打了噴嚏,一團痰唾落在佛塔外的庭院上。但是,該位漏盡比丘尼並未發現而繼續往前走。當漏盡比丘尼走遠至看不見身影時,她從後方走來,看見那團唾液而責備道:「哪個娼婦在此處吐唾團!」7

另一處則記載,她出於憤怒而惡罵一位解脫的比丘尼︰「娼婦不正行者、勝教的敗壞者。」8

由於詈罵聖者的惡業,她捨報後墮入恐怖的地獄中遭受大苦。地獄果報盡後,她出生為人而成為一位苦行尼。之後流轉的一萬世,她皆受娼婦之身,猶如服下惡毒一般,始終無法脫離此惡報。

在迦葉佛(Kassapa Buddha)的教法時期,她修習梵行,依於異熟業而轉生三十三天。

由於過去成為比丘尼時善守護戒,她厭惡住於母胎而傾向於化生。因此,她的最後一生化生在毘舍離御花園的芒果樹下,被撫養她的園丁命名為「菴婆巴梨」。過去的惡業已盡,她在喬達摩佛的教法中出家,斷盡煩惱而達不動,成為佛陀的女兒、人天禮敬的阿羅漢尼。

菴婆巴梨的一生,啟示因果業報的平等,每一個人都得承擔自己身口意所造下的業;每一個人對於佛法的體悟亦是平等的,個人累劫有多少的付出,即有多少的收穫。

身價敵國的半迦尸

另一位與菴婆巴梨有著相似背景的,即是半迦尸(Aḍḍhakāsī)。半迦尸出生於迦尸國(Kāsī)富者之家,由於過去梵行的果報,她具有猶如天女般的美貌。由於她清麗出塵的美貌,人們立她為風塵女子。

迦尸國是古印度重要的河港,以出口棉布、絲綢等聞名,由於優渥的經濟來源,富裕的商人增多,迦尸國每日的稅收有一千金。

半迦尸一夜的身價,與迦尸國一天的稅收等同。但是,就連最富裕的富商都付不起這昂貴的身價,於是他們付她一半五百金,僅在一天的部分時間與她交歡,以此她得名「半迦尸」,「Aḍḍha」為「一半」的意思。

由於過去對佛法曾有薰習,她在一次聽聞佛陀說法後,決定加入比丘尼僧團。那時,佛陀在舍衛城(Sāvatthī)傳授具足戒,半迦尸希望前往舍衛城受戒。

此時,諸多惡者聽到風聲後,懷惡心而將前往舍衛城的道路堵擋,以阻礙她前往受戒。半迦尸得知這些惡人阻擋了道路,只好派遣一位使者至佛陀之處傳達︰「世尊!我希望受具足戒,我應如何做呢?」

佛陀以此因緣,對比丘眾立下這條戒律︰「諸比丘!允許受使者而授具足戒。」9因此,半迦尸由使者授戒而得比丘尼具足戒。

她精進修持,不久之後即證得阿羅漢果,獲得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

在《長老尼偈》,半迦尸比丘尼如是敘述︰

我之賣身錢,等同迦尸稅;
市民作彼值,一半定我價。

色相起厭離,厭惡則離,
不復更生死,不再經輪迴,
逮得三種明,成就佛教導。10

「我的賣身價與全迦尸國的稅收等同,由於人們付不起千金,便定下半價五百金。我觀色身苦、無常、無我,對色身生起厭離,生厭離而喜貪盡,喜貪盡則從此不再生死輪迴。我已證得三明,成就佛陀的教導。」

半迦尸比丘尼從世間風塵走向寂靜解脫,她亦在過去曾培植了廣大波羅蜜。但是在某一輩子,她卻犯下殃及多生的惡行。

過去在迦葉佛(Kassapa Buddha)出於世間時,她是一位持戒清淨的比丘尼。她常坐在低座、飲食知量,謹慎且精勤於修持。然而,她卻一度懷有惡心,惡罵某位證得四無礙解的漏盡比丘尼為「娼婦」。由於此惡業,她捨報後墮在地獄受苦。地獄業報盡後,她承受此惡行的餘業而出生在娼婦家,屢屢犯下罪惡。

今世出生在迦尸國富者之家,名為半迦尸。這是她的最後一生,藉由修行的精進力,她已跨越生死的大海,斷盡諸苦。

在《譬喻經》記載,她如是作獅子吼︰

我之罪與福,一切業已盡,
超越諸輪迴,廢棄娼婦身。

我有諸神變,天耳界自在,
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我知宿世住,得天眼清淨,
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11

「我的惡業與福德,所有一切業果皆已盡,如今已超越輪迴,捨棄娼婦之身。我得神變、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及漏盡通,如今不再有來生。」

在未出家前,菴婆巴梨比丘尼及半迦尸比丘尼都曾有過坎坷的命運,然而她們在此生的波羅蜜已趨近圓滿。由於她們不放棄佛法的修持,精進不懈地投入修行,過去的波羅蜜成熟而迅速跨越生死的大海。

我們並不知道自己過去曾經累積了多少的波羅蜜。由於宿世的業力,我們今生得承受各種的業果。即使生命再艱鉅,也勿輕易放棄佛法的修持。或許僅差那麼一步,我們就能登上那安全的彼岸。


電子書:

有聲書:

01 風塵女子亦可證得最上道果——菴婆巴梨比丘尼

02 風塵女子亦可證得最上道果——菴婆巴梨比丘尼

Footnotes

  1. 《長老偈》第64偈。
  2. 《長部》16經。
  3. 僧伽梨(Saṅghāṭi)是佛教僧侶的三衣之一。
  4. 《長部》16經。
  5. 《譬喻經》四•4品39•第10~13偈。
  6. 《長老尼偈》第252~270偈。
  7. 出自《長老尼偈注釋》。
  8. 《譬喻經》四•4品39•第4~7偈。
  9. 《律藏》小品•第十比丘尼犍度•受使比丘尼(V.ii277)。
  10. 《長老尼偈》第25~26偈。
  11. 《譬喻經》四•4品37•第10~13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