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式球譯
相應部.四十七.念處相應
一.菴婆巴利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的菴婆巴利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一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這就是四念處。
“什麼是四念處呢?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比丘們,有一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這就是四念處。”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二.念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的菴婆巴利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比丘應該保持念和覺知,這是我給你們的教法。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有念的比丘呢?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有念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有覺知的比丘呢?比丘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在行走、站立、坐著、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著、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有覺知的比丘了。
“比丘們,比丘應該保持念和覺知,這是我給你們的教法。”
三.比丘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如果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就好了。當我聽了世尊的法義後,便會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來修習。”
“你就像那些愚癡的人那樣,他們請我說法,當我說法時,卻沒有跟隨修習。”
“大德,請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請善逝為我簡略地說法。願我能知道世尊所說的義理,願我能繼承世尊所說的法義。”
“比丘,既然這樣,你要淨化善法的開首。什麼是善法的開首呢?就是善淨的戒和正直的見。比丘,有了善淨的戒和正直的見,這樣你便可以以戒作為依靠,以戒作為基礎,然後從三方面來修習四念處了。
“什麼是四念處呢?
“比丘,你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