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MN 54|頗多利耶經 Potaliya Sutta

蕭式球譯

五十四.頗多利耶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央掘陀羅的阿波那鎮。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阿波那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前往一個密林午休;當進入那個密林後,坐在一棵樹下。

  同一時間,頗多利耶居士穿著衣鞋、帶著陽傘在散步。他進入那個密林,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站在一邊。世尊對頗多利耶居士說:“居士,這裏有座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坐下來。”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多利耶居士心想:“喬答摩沙門稱呼我為居士。” 他惱怒、不高興、默不作聲。

  第二次世尊對頗多利耶居士說:“居士,這裏有座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坐下來。”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多利耶居士第二次心想:“喬答摩沙門稱呼我為居士。” 他惱怒、不高興、默不作聲。

  第三次世尊對頗多利耶居士說:“居士,這裏有座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坐下來。”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多利耶居士心想:“喬答摩沙門稱呼我為居士。” 他惱怒、不高興,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稱呼我為居士是不適當的,稱呼我為居士是不正確的。”

  “居士,但你的形態、表徵、外相不就是一個居士嗎?”

  “喬答摩賢者,我已經放下了所有工作,斷除了所有俗事了。”

  “居士,你是怎樣放下所有工作,怎樣斷除所有俗事的呢?”

  “喬答摩賢者,我把所有財富、物產、銀子、金子交給了兒子,不再向他們作出教導和勸誡,我安住於少量食物和簡單衣服的生活方式之中。喬答摩賢者,我就是這樣放下所有工作,斷除所有俗事的。”

  “居士,你說的斷除俗事是一樣東西,在聖者的律之中,斷除俗事是另一樣東西。”

  “大德,在聖者的律之中,是怎樣斷除俗事的呢?大德,如果世尊為我說法,講解在聖者的律之中,怎樣斷除俗事就好了。”

  “居士,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頗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居士,在聖者的律之中,有八種東西有助斷除俗事。這八種東西是什麼呢?受持不殺生,捨棄殺生;受持不偷盜,捨棄偷盜;受持說真話,捨棄妄語;受持不兩舌,捨棄兩舌;受持不貪婪,捨棄貪婪;受持不爭執,捨棄爭執;受持不忿恨,捨棄忿恨;受持不自大,捨棄自大。居士,這就是在聖者的律之中,八種有助斷除俗事的東西了。”

     “大德,世尊簡略而不是詳細地說這八種東西。大德,願世尊悲憫,為我詳細地說,在聖者的律之中,八種有助斷除俗事的東西就好了。”

  “居士,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頗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居士, ‘受持不殺生,捨棄殺生’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進入斷除結縛的道路,如果我殺生,會因此而帶來結縛;以殺生為緣,我會因此而譴責自己,智者知道後也會因此而譴責自己;以殺生為緣,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惡趣之中。殺生是結縛也是障蓋,以殺生為緣便會生起漏、激盪、熱惱,遠離殺生便沒有漏、激盪、熱惱。’  ‘受持不殺生,捨棄殺生’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不偷盜……

  “……不妄語……

  “……不兩舌……

  “……不貪婪……

  “……不爭執……

  “……不忿恨……

  “居士, ‘受持不自大,捨棄自大’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進入斷除結縛的道路,如果我自大,會因此而帶來結縛;以自大為緣,我會因此而譴責自己,智者知道後也會因此而譴責自己;以自大為緣,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惡趣之中。自大是結縛也是障蓋,以自大為緣便會生起漏、激盪、熱惱,遠離自大便沒有漏、激盪、熱惱。’  ‘受持不自大,捨棄自大’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居士,這就是詳細地說,在聖者的律之中,八種有助斷除俗事的東西了。但是,在聖者的律之中,到了這個階段還沒有把所有的俗事斷除。”

  “大德,在聖者的律之中,是怎樣斷除所有俗事的呢?大德,如果世尊為我說法,講解在聖者的律之中,怎樣斷除所有俗事就好了。”

  “居士,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頗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居士,就正如一隻受饑餓和疲憊困擾的狗站在屠房側,善巧的屠夫或屠夫的弟子把一些只是染著血而完全沒有肉的骨頭丟給牠。居士,你認為怎樣,那隻狗不停地咬那些只是染著血而完全沒有肉的骨頭,能否消除牠的饑餓和疲憊呢?”

  “大德,不能。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些骨頭只是染著血而完全沒有肉,那隻狗不停地咬那些骨頭只會為自己帶來疲勞和苦惱。”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世尊所說的骨頭的譬喻,形容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