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MN 148|六六經 Chachakka Sutta

蕭式球譯

一四八.六層六處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 ‘六層六處’ 的法義,這法義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應知內六處,應知外六處,應知六識,應知六觸,應知六受,應知六愛。

  “ ‘應知內六處’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 ‘應知內六處’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這是第一個層面的六處。

  “ ‘應知外六處’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 ‘應知外六處’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這是第二個層面的六處。

  “ ‘應知六識’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以眼和色為緣,生起眼識;以耳和聲為緣,生起耳識;以鼻和香為緣,生起鼻識;以舌和味為緣,生起舌識;以身和觸為緣,生起身識;以意和法為緣,生起意識。 ‘應知六識’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這是第三個層面的六處。

  “ ‘應知六觸’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以眼和色為緣,生起眼識,三者1在一起便有觸;以耳和聲為緣,生起耳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鼻和香為緣,生起鼻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舌和味為緣,生起舌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身和觸為緣,生起身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意和法為緣,生起意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 ‘應知六觸’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這是第四個層面的六處。

  “ ‘應知六受’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以眼和色為緣,生起眼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耳和聲為緣,生起耳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鼻和香為緣,生起鼻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舌和味為緣,生起舌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身和觸為緣,生起身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意和法為緣,生起意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 ‘應知六受’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這是第五個層面的六處。

  “ ‘應知六愛’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以眼和色為緣,生起眼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耳和聲為緣,生起耳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鼻和香為緣,生起鼻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舌和味為緣,生起舌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身和觸為緣,生起身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意和法為緣,生起意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 ‘應知六愛’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這是第六個層面的六處。

  “有人說:‘眼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眼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眼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眼無我。

  “有人說:‘色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色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色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眼無我、色無我。

  “有人說:‘眼識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眼識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眼識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眼無我、色無我、眼識無我。

  “有人說:‘眼觸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眼觸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眼觸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眼無我、色無我、眼識無我、眼觸無我。

  “有人說:‘受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受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受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眼無我、色無我、眼識無我、眼觸無我、受無我。

  “有人說:‘愛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愛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愛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眼無我、色無我、眼識無我、眼觸無我、受無我、愛無我。

  ……耳……聲……耳識……耳觸……受……愛……
  ……鼻……香……鼻識……鼻觸……受……愛……
  ……舌……味……舌識……舌觸……受……愛……
  ……身……觸……身識……身觸……受……愛……

  “有人說:‘意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意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意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意無我。

  “有人說:‘法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法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法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意無我、法無我。

  “有人說:‘意識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意識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意識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意無我、法無我、意識無我。

  “有人說:‘意觸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意觸有生也有滅,如果說 ‘意觸是一個實我’ 就會變成 ‘有一個又生又滅的實我’ ,因此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意無我、法無我、意識無我、意觸無我。

  “有人說:‘受是一個實我。’ 這種見解是不能成立的。人們都知道受有生也有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