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MN 11|小獅吼經 Cūḷasīhanāda Sutta

蕭式球譯

十一.小獅吼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你們要這樣作獅子吼:‘只有這裏才有沙門,有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1;其他的教法是沒有沙門的,缺乏沙門的。’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可能會這樣問:‘尊者為什麼這樣有自信,憑什麼能力,說只有你們那裏才有沙門,有第二、第三、第四沙門;其他教法沒有沙門、缺乏沙門呢?’

  “比丘們,如果外道遊方者這樣問時,你們應這樣答:‘賢友們,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知四種法、見四種法,對我們解說這四種法,讓我們親身看見這四種法,所以我們說只有這裏才有沙門,有第二、第三、第四沙門;其他教法沒有沙門、缺乏沙門。賢友們,這四種法是什麼呢?我們對導師有淨信、對法有淨信、戒行圓滿、受在家和出家的同門愛戴。’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可能會這樣問:‘賢友們,我們也有導師,我們也對導師有淨信;我們也有法,我們也對法有淨信;我們也有戒,我們也戒行圓滿;我們也受在家和出家的同門愛戴。賢友們,你們和我們有什麼分別,有什麼差異,有什麼不同呢?’

  “比丘們,如果外道遊方者這樣問時,你們應這樣問:‘賢友們,究竟的目標,是只有一個還是有許多個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究竟的目標只有一個,不會有許多個。’

  “ ‘賢友們,有貪的人還是沒有貪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沒有貪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 ‘賢友們,有瞋恚的人還是沒有瞋恚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沒有瞋恚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 ‘賢友們,有愚癡的人還是沒有愚癡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沒有愚癡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 ‘賢友們,有渴愛的人還是沒有渴愛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沒有渴愛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 ‘賢友們,有執取的人還是沒有執取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沒有執取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 ‘賢友們,有知解的人還是沒有知解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有知解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 ‘賢友們,常跟人諍論的人還是不跟人諍論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不跟人諍論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 ‘賢友們,喜歡戲論2的人還是不喜歡戲論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呢?’

  “比丘們,外道遊方者將會作出正確的解說:‘賢友們,不喜歡戲論的人能達到究竟的目標。’

  “比丘們,有兩種見:有見3和無有見4。執著、靠近、依附有見的沙門婆羅門,跟持無有見的人諍論;執著、靠近、依附無有見的沙門婆羅門,跟持有見的人諍論。

  “比丘們,如果沙門婆羅門不能如實知這兩種見的集、滅、味、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