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MN 10|念處經 Satipaṭṭhāna Sutta

蕭式球譯

十.念處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俱盧國劍磨瑟曇鎮。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這樣說:“比丘們,有一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這就是四念處。

  “四念處是什麼呢?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身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到森林、樹下或靜室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他只是念及呼氣和吸氣。當呼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呼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短。他這樣修學:‘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呼氣的時候,平息身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平息身行。’

  “比丘們,就正如一位熟練的轉盤製陶技師或他的徒弟,當拉了一個長轉的時候,知道自己拉了一個長轉;當拉了一個短轉的時候,知道自己拉了一個短轉。同樣地,一位比丘當呼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呼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短。他這樣修學:‘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呼氣的時候,平息身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平息身行。’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了。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當行走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行走;當站立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站立;當坐下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坐下;當躺臥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躺臥;無論身體做什麼樣的動作,都知道自己在做那些動作。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從頭頂至腳底審視這個身體,在皮膚之內包裹著各種不淨的東西。在這個身體裏有頭髮、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腱、骨、骨髓、腎、心、肝、右肺、脾、左肺、大腸、小腸、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膏、眼淚、脂肪、口水、鼻涕、黏液、尿。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兩邊開口的袋,當中裝滿各種穀類,有白米、稻米、綠豆、眉豆、芝麻、糙米。一個有眼睛的人解開這個袋口的結,便可以審視:這是白米,這是稻米,這是綠豆,這是眉豆,這是芝麻,這是糙米。同樣地,一位比丘從頭頂至腳底審視這個身體,在皮膚之內包裹著各種不淨的東西。在這個身體裏有頭髮、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腱、骨、骨髓、腎、心、肝、右肺、脾、左肺、大腸、小腸、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膏、眼淚、脂肪、口水、鼻涕、黏液、尿。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這樣審視身體:身體以界而建立,以界作為依靠;在這個身體之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比丘們,就正如一位熟練的屠夫或他的徒弟屠宰了牛隻,分開了牛的身體各部分,把牠放在廣場,然後坐下來賣。同樣地,一位比丘這樣審視身體:身體以界而建立,以界作為依靠;在這個身體之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過了一天、兩天或三天,屍體腫脹、發黑、流膿。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屍體被烏鴉所吃,被鷹所吃,被鷲所吃,被狗所吃,被豺所吃,被各種動物昆蟲所吃。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骸骨帶著血肉,連著腱……骸骨沒有肉,染著血,連著腱……骸骨沒有血肉,連著腱……骸骨四散,遍佈各方:手骨在一方,腳骨在一方,小腿骨在一方,大腿骨在一方,髖骨在一方,脊骨在一方,頭骨在一方。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骸骨就像螺貝那般白……骸骨堆積經年……骸骨腐爛成粉末。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體,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體;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體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體,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受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當感受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樂受;當感受苦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苦受;當感受不苦不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不苦不樂受。

  “當感受物質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物質的樂受;當感受心靈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心靈的樂受。當感受物質苦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物質的苦受;當感受心靈苦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心靈的苦受。當感受物質不苦不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物質的不苦不樂受;當感受心靈不苦不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心靈的不苦不樂受。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感受,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感受,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感受;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感受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感受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感受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感受,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受了。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心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有貪時,知道自己內心有貪;內心沒有貪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貪

  “內心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心有瞋恚;內心沒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瞋恚。

  “內心有愚癡時,知道自己內心有愚癡;內心沒有愚癡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愚癡。

  “內心集中時,知道自己內心集中;內心不集中時,知道自己內心不集中。

  “內心廣大時,知道自己內心廣大;內心不廣大時,知道自己內心不廣大。

  “內心高尚時,知道自己內心高尚;內心不高尚時,知道自己內心不高尚。

  “內心有定時,知道自己內心有定;內心沒有定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定。

  “內心解脫時,知道自己內心解脫;內心不解脫時,知道自己內心不解脫。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心,或如實觀察外在的心,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心;他也可以如實觀察心的生法,或如實觀察心的滅法,或如實觀察心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心,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心了。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蓋。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五蓋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貪時,知道自己內裏有貪;內裏沒有貪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貪。他知道沒有生起的貪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貪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貪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裏有瞋恚;內裏沒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瞋恚。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瞋恚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瞋恚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瞋恚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昏睡時,知道自己內裏有昏睡;內裏沒有昏睡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昏睡。他知道沒有生起的昏睡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昏睡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昏睡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掉悔時,知道自己內裏有掉悔;內裏沒有掉悔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掉悔。他知道沒有生起的掉悔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掉悔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掉悔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疑惑時,知道自己內裏有疑惑;內裏沒有疑惑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疑惑。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疑惑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疑惑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疑惑將來不會再生起。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蓋了。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取蘊。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五取蘊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觀察:色是什麼,色怎樣集起,色怎樣滅除;受是什麼,受怎樣集起,受怎樣滅除;想是什麼,想怎樣集起,想怎樣滅除;行是什麼,行怎樣集起,行怎樣滅除;識是什麼,識怎樣集起,識怎樣滅除。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取蘊了。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內六處和外六處。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內六處和外六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眼,什麼是色;他也知道所有結縛都是依這兩處而產生的。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結縛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結縛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結縛將來不會再生起。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耳,什麼是聲……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鼻,什麼是香……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舌,什麼是味……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身,什麼是觸……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意,什麼是法;他也知道所有結縛都是依這兩處而產生的。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結縛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結縛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結縛將來不會再生起。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內六處和外六處了。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七覺支。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七覺支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念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有念覺支;內裏沒有念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念覺支。他知道沒有生起的念覺支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念覺支怎樣可以使它修習圓滿。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擇法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精進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喜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猗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定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捨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有捨覺支;內裏沒有捨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捨覺支。他知道沒有生起的捨覺支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捨覺支怎樣可以使它修習圓滿。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七覺支了。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四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四聖諦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四聖諦了。

  “比丘們,任何人修習這個四念處七年,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七年,任何人修習這個四念處六年……五年……四年……三年……兩年……一年,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一年,任何人修習這個四念處七個月,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七個月,任何人修習這個四念處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兩個月……一個月……半個月,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半個月,任何人修習這個四念處七天,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

  “比丘們,以上說的,就是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亦即是四念處了。”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念處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