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知道世間,但不迷失在世間——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21年05月15日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教導修行的方式不同於理論

講到修行和理論,在實修方面和理論方面的講法區別是很大的。在經典理論的講法,可以提前背誦,今天要講這個、講那個,但是在實修方面的講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像以前佛陀在世的時候,清晨就開始審視今天該去教導誰,去救度誰,一大早就去審視了。到了晚上,居士們來聽法,有時候他會等著,暫不講法。

有一次阿難尊者向佛陀說:「居士們都準備好了請釋尊講法。」

佛陀說:「還沒準備好。」

等到一個女人來了,佛陀才開始講法,講完法那個女人就證得了初果(預流果)。這是佛陀在演示實修講法的一個例子,並不只是把知見傳播出去,而是法從佛陀的心傳到聽者的心裡,使她獲得最高的利益,同時周圍其他的人獲得了次等利益,因為還沒來到他們的時機。

因此高僧大德教導修行的時候,我們要跟他的心接觸,無緣無故請他講的話是講不來的,必須要有些東西來跟他的心接觸。在佛陀的時代,有些比丘會激出佛陀的法,問一些很有實質的問題。帕拉他尊者是一位年紀很大的時候才出家的弟子,他精通於激出佛陀的法。他擅長於問,問後佛陀就會講出非常細膩、非常精髓的法。佛陀碰到合適的人,法就會自動流淌出來。

我們跟高僧大德在一起,跟他一起坐的時候不用說話,我們就修我們自己的行,一旦有適合指引我們的法,他會主動教我們的。隆波跟隆布敦長老在一起時,隆波就修自己的行,長老鴉雀無聲地一動不動,不說話,一旦有什麼觸碰到他的心,法就自然地流淌出來,[他所說的法]會跟隆波所需的完全匹配,非常有利益。

隆波的請法經驗


有時候我們用心想跟高僧大德請教,一見到他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問,他就回答了,這樣的高僧大德,隆波見過好幾位。例如隆布信長老,一見面,他馬上就回答了。他知道隆波是真的在修行,心是跟高僧大德在一起,而不是迷失於世間。

還有另外一個是隆布蘇瓦尊者,隆波本來準備向他請教「心放下心」的問題,根本還沒問他,他就說了,內容完全符合隆波的修行。那時隆波還是居士,修行時,心放下心,放下之後又把它抓起來,一放了又抓,就有疑問:怎樣才可以徹底地放下呢?五蘊裡面最難放下的就是心,如果能夠放下心就沒有什麼值得抓了,但是一放了又抓。有一天心放下心後,剛好聽說隆布蘇瓦尊者從美國回來了,非常高興,便邀請麥琪媽媽上車一起去頂禮他,去做禪修報告,想請教怎樣才可以一直放下。上了車,心又把心抓起來,從曼谷一上車開到準備進入長老住的巷子裡,看到心不願意放下,隆波只好嘆口氣:「哎,心是無我的啊!真的是強迫不了的。」

一旦看到心是無我的,不強迫讓心去放,接著心就把心放下了。然後去長老住處,坐著等了一會,侍者比丘就把隆布蘇瓦推出來,因為他身體已經殘疾了。他的寮房不是很大,好幾個人一起頂禮。他往邊上看,就笑著說:「心啊,有時候就會放下心,放下之後又會把它抓起來,怎樣都不願意放,直到看到三[實相],心就會徹底放下心了。」

實修方面的法,真的是以心傳心,不是坐著去思維、分析,想到問題了去問這些高僧大德,這是屬於思維的提問,法就不會從高僧大德的心裡流淌出來。

能夠承接法的心

我們必須要有能夠承接法的心——能夠承接法的心必須要有五戒,戒如果有缺失,髒兮兮的,就沒有準備好接受法。除了五戒之外,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定],必須要心跟自己在一起,有在覺知身、覺知心。

去頂禮高僧大德的時候,也要覺知身、覺知心。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也是不停地修行,觀身工作、觀心工作,不停地觀,到了合適的時間,法就會從高僧大德的心流淌出來。有時候要很久的時間,因為頂禮高僧大德時會很緊張的,緊張的心是無法接受法的。他就會讓我們去修行,這樣的狀態對修行者是很正常的。

在佛陀的時代,帕里亞尊者去頂禮佛陀想聽法,他追到市場,佛陀正在托缽,他就直接跟佛陀請教法。

佛陀說:「還不是時候,現在我要托缽。」

帕里亞尊者請求第二次,佛陀還是回答不是時候。

但是帕里亞尊者對法有飢渴的心,問第三次的時候,佛陀就回答了。一說完法,帕里亞就證悟了阿羅漢,因為他的心已經準備好了。

不能夠承接法的心

如果聽法的心是忐忑不安,拼命掙扎,那是無法接受法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戒,要有足夠的[定],心安住跟自己在一起,這樣去頂禮高僧大德就會獲得法。但是有些人的用心特別的糟,…比如,有的人跟著一群人來見高僧大德,心裡發願說:「如果師父真的很厲害,跟我和周圍的人互動時,讓我是最後一個對象!」

這樣的心不是求法的心,是追求神通的心,這樣的心是聽不了法的。高僧大德就不理他,先教別人,直到沒有人可以教了,才回過頭來看他。他就想:「噢,這位高僧大德真厲害!我發願是最後一個人,真的是最後一個人!」

做什麼事都是有因有果,心如果很愚昧,是最難學法的。佛教並不是迷信的宗教,是一個有覺性、有智慧的宗教,是願意自助之人的宗教,因此來跟高僧大德求法時,我們要以恭敬的心、柔軟的心來求法,才可能得到法。…如果我們有求法的心,就會感覺高僧大德跟我們是在一起的,從來沒有離開到哪裡去;當我們在想、在說、在做的時候,就好像一直在高僧大德的眼皮底下。

隆波是不易輕信的,沒有愚昧、迷信。例如中國人在家裡用食物供奉[祖先],…小孩子想著:「[祖先的靈]什麼時候吃飽,我才可以吃啊?」

希望他們快點吃飽。長大之後才知道,其實這是教導人們要孝順、要感恩。這是很好的方法。

到了清明節,隆波說:「把屍體火化更好,埋葬沒有什麼好處,只是白白浪費土地而已。」

有一個居士就反駁說:「這有別的好處啊,子孫們才可以孝順、感恩,到清明節子孫才會一起聚集。」

如果是這麼看就是聰明。…一定要看透真正的目的,這樣才可以聰明一些。如果愚昧的話,我們就不會得到法,只得到迷信和愚昧。

聽了法就去實踐

戒必須持守,[定]必須要有,對佛、法、聖僧的信仰必須要有。…帶著恭敬的心、柔順的心去頂禮高僧大德,我們就會獲得好的寶貝(得到法)。大家必須把自己的心訓練好。心如果沒有品質,法也無法來到我們的心,那不在高僧大德幫助的範圍內。要想讓高僧大德幫忙,最重要的是必須先自助:先訓練自己持戒,訓練自己的心跟自己在一起,訓練自己對佛法僧的信仰,不要迷信、愚昧。一旦聽到了法之後,就必須進一步的自助:要精進用功。

隆波的弟子,有的根本沒有精進用功,來聽法時,心裡只有一個願望,期待聽到熱呼呼的「頓悟」的法,不須用功修行,一聽就能頓悟!這是最不懂事的,根本不懂得業果法則。如果不播種因,怎樣都不會有結果的。

因此我們聽了法,就必須動手去實踐,要跟法相匹配,怎樣修行才能跟法相匹配呢?從一起床就開始修行,一直到睡覺,除了工作用到思維時,我們的覺性、定、慧要聚焦在工作上,不聚焦在身心上,那時是無法修行的,但是有[定]嗎?可以有,那是屬於往外送的[定],比如,醫生給病人做手術時,必須要有覺性、必須要有[定],必須聚焦在外面(病人身上),而不是回來看自己。

睡醒的過程

我們要努力修行,一起床就開始覺知心、覺知身:一起床,如果覺性真的快的話,就會看到心從「有分心」裡甦醒過來。覺性快到這個程度,看到心從裡面出來,接觸到想蘊,心本身就開始工作,知道一些具體的情節之後,感覺就會擴散,第二次打開開關,光明就開始接觸到身體,身體就會呈現。

因此心從「有分心」裡醒過來後,想蘊會去界定、去接觸,心就會亮堂起來,打開第一個開關,可以想、演繹造作,之後就打開第二次開關,再次亮堂,接觸到身體,感覺到身體的睡姿。修行時看到這情況,隆波就想到三藏經典裡有一個講法:

在宇宙毀滅的時候,所有世間全都滅去了,所有的眾生沒有地方可以待,就投生到光音天,變成光明的梵天了。世界再形成後,地球有了土地,光明的梵天就飛來地面,吃了地面的「地味」,經典解釋說,土地的味道很美,吃後就上癮了,因而有了粗糙的身體,再也回不到梵天了。經典裡面是這麼說的。

修行時,看到心從「有分心」裡出來時呈現光明,然後跟名法接觸,名法就會呈現;接觸到色法,色法就會呈現。接觸名法就會執著名法;接觸到色法就會執著於色法,一旦執著就出不來了,猶如光明的梵天吃了土後,就黏著於身體。身體的味道其實就是五的味道,所以從梵天界掉下來後,就黏著於界的五

要訓練讓覺性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就會自行快起來,甚至快到可以看到心從「有分心」裡出來,生起感覺,生起了身體。如果心這麼生起,會再次看到,心也不是一直有念頭、演繹、造作,並不是一直都有的,身體本身也同樣不是我,心只是去感知,感知到存在的身體,這樣就會知道身體不是我。

身體必須還給世間

身體是世間的資產,是心暫時進去統治它,到了某一天必須要還給主人,要還給世間。心知道身體是世間的資產,不是我的,只是臨時借用,暫時控制,就像租來的房子到了有一天必須要還給房東,這個身體必須要還給世間;而後又找新的房子,繼續去租別的房子,如此不停輪迴,永無止境的輪迴下去。
我們不停地修行,直到有一天,我們的心契入涅槃,知道我們曾經擁有的家都是暫時的家,而真正的家(涅槃),我們必須要修行才會得到。開始修行時會誤以為身體是我們的家,到了有一天發現必須要還給房東,要不停地搬家,剛開始誤以為是我的家,但是時間一久,就知道這地方是暫時的、那地方也是暫時的,沒有哪個地方是永久可以讓我們一直待下去的。

隆波對家的感覺

隆波小時候,沒有誰教自己,就感覺到,父母的家只是暫時的,一旦長大之後必須要找自己的家。一旦搬家去租別人的,就會感覺到這也不是我的,還是繼續去找房子、買房子,買這個、買那個,還是感覺那只是暫時待的,並不是自己永恆的家,世間所有的家都只是暫時待的地方,直到出家住到筍頗寺後,有一些弟子花錢去修這寺廟,以為會在這邊待比較久,應該不會搬了,但是待了一段時間又感覺到這裡依然不是自己真正的家,這地方也是暫時的。不停地修行下去,才會認識真正的家。認清後知道世間都是暫時的,待的地方時間不久,我們必須把所有的都放下,放給別人,讓別人來繼續。比如今天大家所待的家,如果沒有先壞掉,有一天就會變成別人的,別人會來待,也許不是我們愛的人,也許不是我們的子孫,也許是我們恨的人,他來買了,因此資產並不是真正我們的。

隆波曾經到過幾個國家去看,想知道每個國家是怎麼生活的,他們的情況怎麼樣?獲得一些資料,思維要怎麼弘法,好做準備:看到那些皇宮,看到大的別墅、房子,看後覺得非常悲悽,主人去哪裡了?主人不在了,有一段時間誰都不能進去,現在只要買票,誰都可以進去了。世間的資產就是這樣的。我們不停地訓練自己,越來越聰明,慢慢地明白世間的所有一切都是暫時的,別說房子、資產,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暫時借居的對象,時間不久,就要還給房東,是必須還給這個世間的。身體就是地、水、火、風,一旦離散了,心再也無法控制它們了,不適合再繼續待下去,就會地歸地、水歸水、火歸火、風歸風,所有的四大都會離散,按照它們本來的面目而離去。一旦我們明白了,就知道根本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我們修行直到某一點,就會看到,身體也空、心也空、世間也空,完全都是平等的空。

要相信的是因和果

我們有次第地修行後,去頂禮高僧大德時,並不需要他們保證什麼,只是去頂禮他們,如果有適合開示的法,他們就會主動地說,這個取決於我們自己。

好好地訓練自己,別只是一味地迷失在世間。現在這世間非常的險惡,因為自私的人太多了。自私的人很聰明,有一種世間的聰明,很有勢力,可以操控,把不好的事到處傳播。我們活在世間,必須理解世間就是這樣的,別對他們生氣,那些行事不合適、不正確的人,未來必會接收到相應的果報,別去恨他們,也不要相信他們,要相信因和果,不盲目相信多數的人。有的人寫了一些東西在臉書發表,哎呀!已經分享一萬次了,我們就相信他是對的,這說明自己只是愚蠢,我們不盲目相信多數,我們相信因和果,必須有憑有據,不是相信大多數。我們不是牛,比如黃牛,牠的領頭只有一隻,其他的全部都跟著牠走。我們不是牛,必須要有因、有果,必須要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什麼是正確的,哪些是合時的?哪些是有益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們要知道。

但是不用對跟我們不一樣的人生氣,比如,我們特別恨某政治家,說什麼都恨他,他說得對我們也恨他,因為恨他,所以在他說話之前我們就已經下決定了。一旦我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我們的業報立刻現前,比如,我們恨這個人的一瞬間,我們的心就是不善的,我們的念頭就已經壞了,所作所為也跟著壞了,例如,罵這個人、罵那個人,此時,對或錯已經變成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已經有了煩惱。如果心有了煩惱,我們的心就跟法不相匹配了,必須要及時地知道它,別迷失在世間。知道世間,但不迷失在世間,明白他人為什麼會這麼想。…要知道因和果,而不盲從於別人。

要保護自己的心

佛教徒不迷信也不相信那些散播謠言的人,最好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心。佛陀開示說:誰能夠保護心,就能擺脫所有的魔王。事實上,心是很難保護的。什麼是保護心的工具?覺性是保護心的工具。覺性的作用是守護自己的心,守護就是保護。比如,聽到或看到新聞的一瞬間,立刻要有覺性保護自己的心:對這新聞喜歡、不喜歡或恐懼,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有貪、有瞋或有恐懼。

如果這個人是我們喜歡的人,心就會有偏見,所以他說什麼我們都相信,此時要及時地知道我們的心有喜歡生起了。

如果這個人我們不喜歡,雖知道他說的是事實,我們也會說不對,比如「1+1=2」,我們也會說不對:「1+1」不是「2」,「0.9+1.1」才是「2」。總想挑毛病,此時要及時地知道我們的心有瞋心摻雜進來了,因為瞋心而有偏見了。

有時候也會因為恐懼、害怕而有偏見,有時候也會因為迷癡而有偏見。由於貪、瞋、癡、恐懼而有偏見,這是四種偏見。因此我們要有覺性去保護自己的心。

現在我們的國家是處於危機狀態,而不是平常的狀態,這是屬於全世界的危機,要有覺性去保護自己的心,不停地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煩惱生起了,要知道,這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就會一起掉到地獄,因為大家的心都很痛苦。因此努力地要有覺性,及時地去知道自己的心,貪了要知道、生氣了要知道、迷失了要知道,如此,我們的心可以契入寧靜跟快樂。一旦心寧靜跟快樂了,我們就會看到世間就是這樣的,世間一直都是動盪起伏的。

世間從來沒有平靜過

世間從來沒有平靜過,無論它是好還是壞,無論是進步還是退步。比如,好多人會說,以前的時代是如此寧靜祥和,事實上這不是真的,隆波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早期就看到受苦受難的人民特別多。當國家社會開始進步了,又看到有的人像原先一樣困難或者比以前更困難,有的人舒服了一些。世間就是這樣子的,比如以前那些村民真的好可憐啊,稱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特別困難。一旦經濟進步了,非常多的農民沒有了土地,比以前更困苦了。無論哪個時代都是苦,只是苦的方式不一樣而已。在以前的時代,窮人很多,土匪很多,國家並不安寧,動🗎不安。後來和平下來,和平一段時間又開始動盪了,就類似於三國裡面寫的一樣:中國不停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事實上並不只是中國,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包括我們的生命,一會兒有苦、一會兒有樂,一會兒動🗎不安,一會兒寧靜。如果我們真的明白世間和生命的話,就會發現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只是臨時地待在一起,重要的是不停地去提升自己的心。

訓練自己的心跟法相匹配

我們作為佛教徒最重要的工作是提升自己的心。活在世間,清楚了解它,別讓世間變成了誘餌。活在世間,理解世間,不黏著於世間,我們的心越訓練就會越來越吉祥,越來越寧靜和平,會對佛陀的法越來越恭敬,越來越堅定信仰,因為發現佛陀的法真的很好,修行之後就會看到結果:苦減少了,苦縮短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智者所自知的。

我們要不停地訓練下去,要去好好保護自己的心。如果我們可以好好保護自己的心,在碰到高僧大德的時候,他所傳出來的法就會非常細膩。有時,我們幾月或幾年沒有遇見高僧大德,但修行時我們的心寧靜、安住,有覺性,不斷地覺知自己,不斷地保護自己的心,一旦修行在某個地方卡住了,法也可能傳到我們的心,例如,生起一些禪相,生起高僧大德的畫面,聽到他的聲音,會有這麼教導的。如果迷信的話,就會說:「哎呀!高僧大德送心來幫忙啦。」

以前有一個西方人,他生病了,就發願請求世間的天龍護法來幫忙。結果呈現一些禪相,看到一個很瘦的出家人。他的心生起了法喜,就康復了。有些疾病,心有法喜就會消失,有些是不會康復的。他康復後,來到泰國,去朋友家裡玩,看到一張照片,就是那位很瘦的出家人!

他問:「這位是誰?」

朋友說:「是趙坤挪長老。」他朋友就帶他去頂禮長老。

離去之後,有些人就問趙坤挪長老:「您送心去幫他了嗎?」

長老說:「高僧大德的心就像電台一樣的,不停地放射慈心,瀰漫全球、整個宇宙,誰可以接收到,取決於修行、福報,如果修行好、有福報就可以接收到,類似接收器特別好。」

跟高僧大德在一起,如果我們的接收器壞了,即使我們穿了袈裟也接受不了法,到哪個地方都一樣的。如果我們的心跟法相匹配的話,就可以接收到法。事實上,高僧大德不停地散發慈心,一整天都在散發慈心跟功德,如果眾生把心門打開,就可以接收到,當修行卡住時,就會有些禪相呈現,看到高僧大德來了,跟我們教導法,自己的修行就可以前進,有這樣的情況。

但是,如果我們心地不正、很髒,即使禪相顯現出佛陀來為我們開示,事實上那是魔王在欺騙我們。因此我們的心如果跟魔王相匹配,魔王就會來找我們;如果跟高僧大德相匹配,高僧大德就會呈現出來。事實上,這是我們的心在找高僧或是在找魔王。因此要努力地訓練自己去明白法,去訓練心,直到越來越乾淨,越來越純淨無染,隨時準備跟法相匹配,法就會抵達我們的心。今天就這樣吧!

(完結)


【註釋】

論上的意門和身門心路過程:

  1. 有分心→意門轉向→速行心→彼所緣→有分。
  2. 有分心→身門轉向→身識→領受→推度→確定→速行心→彼所緣→有分。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2021年直播開示中,選出十講,整理成文並標出小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影、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在今日特別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剎那定、近行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8.28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