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個人修行作息表——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9年10月05日A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身體狀況沒準備好,是無法修行的

從南方攀牙來的人坐在哪裡?你們什麼時候到的?昨天晚上到的,那稍微好一點。如果坐一整晚的車是無法聽法的。

隆波曾去頂禮高僧大德,晚上坐長途客運於早上到,聽完法後想休息一下,但是有一位年紀大的出家師父,要隆波跟他面對面的打坐,邀請隆波來對打,用各種各樣的姿勢,用「心力」互鬥。最後隆波開始生氣了,因為太累了,想把他直接從座位上面打下來。如果身體狀況沒有準備好,修行是修不了的。如果睡太少,是無法修行的。

有些高僧大德也是這樣的,隆布詹長老很厲害,他可不睡,但是不能不吃飯,餓肚子的話修行就會很難。而隆布堆說,他可以幾天不吃飯,但是不能不睡覺,如果一個晚上不睡覺,需要補三天的覺。我們一定要看自己吃到什麼程度合適、睡到什麼程度合適,每個人的合適是不同的。高僧大德們並沒有強迫自己吃到什麼程度、睡到什麼程度。我們要看自己,吃到什麼程度覺性會頻繁生起,睡到什麼程度覺性會頻繁生起,我們就那麼做。慢慢地去觀察自己,每一天不停地觀察自己,哪一個時段覺性會生起得很好,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一般人早上起床覺性很好,但是城市裡的人,早上醒了心很舒服的概率很少,因為早上一起床就要離開家了,天還沒亮就要離開家了,想一味地打坐、經行,這個很難。有的人喜歡睡覺之前打坐,但是白天一整天都在工作,已經沒有力量了,回到家裡就像斷翅的鳥,想去打坐,很快就會睡著了。所以一定要看自己,哪個時段覺性生起很好,就抓住那個機會。

隆波早期修行的時候,觀察自己,大概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心力非常強,因為快到回家的時間了,心裡很放鬆,但是還沒有下班,不許打坐經行,隆波用的方法就是去做一些比較輕的工作,不需要想很多,不停地培養覺性,比如整理一下資料,累積一些零碎的時間修行,大概四點半離開工作的地方,心力很強,就可以修行了。當時在國務院工作,回家時去擺渡坐船,因為坐船更舒服,在船上一直都可以修行[觀心],那些坐船的人,跟坐汽車的人,心是不一樣的,坐車的人心很散亂,但是坐船的人的心很放鬆,非常舒服,幾乎百分之百都坐著發呆,眼睛瞇著、很享受,但是隆波在修行。

累積時間去修行

隆波就是這樣累積時間的,每個小時也修行,[辦公時]去上廁所,從座位上起來時,動的時候就意識到,從椅子上面站起來的時候先是手動,把身體拉起來,然後才站起來,看到身體在走,上廁所結束了回來,回來之後就可以觀心了,每個小時都在累積,但是工作繁忙的時候就做不到,這樣累積那些零碎的時間,下班就急忙回家洗澡、吃飯,剩下就是自己獨處的時間了。

如果今天心不寧靜、非常散亂,就去買兒童動畫片來看,如果是日本成人動畫片,內容不好,心會比以前更散亂,但是看小孩的連環書畫,比如幽默故事,[看了心裡就喜悅有力量]。有時候書畫還沒有出版,就坐著看佛牌。隆波沒有幾尊佛牌,但是每次看佛牌的時候,心就會跟佛牌的能量連接,心就會有[定]——跟高僧大德們對接上了,這是[修定]的方法,是最簡單[修定]的方法。但是如果不嫻熟的話別玩,因為心會往外送,心送出去接收佛牌的能量結果沒有回來,但是隆波接觸後心有力量,馬上就會自己回來,因為隆波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修定]…。

晚上睡的時候,如果醒了就在床上打坐…什麼時候心還沒有亮堂起來,依然是黑暗有癡,就不去睡覺,這是自己給自己訂的規矩…努力地訓練自己的心。其後一醒過來,心馬上亮堂起來,立刻就有[定]了,然後知者獨立凸顯,就這樣訓練自己。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不停地觀察自己,做什麼覺性會生起得很好、[定]會生起得很好、智慧會非常敏捷,開發智慧非常順暢,那麼就去做。哪個時段心沒有力量,就修習奢摩他(止)。如果心特別鬱悶去修習奢摩他,心不易集中下來,就先讀一些讓自己心放鬆的[連環書畫]。

有些人修行時,心不寧靜,隆波就問他:你做了什麼會有快樂?他說他喜歡唱歌。隆波說那你去唱歌,居士可去唱歌,出家人不可以,一旦心放鬆了,就可以繼續修行了。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原則,做什麼都可以修行,洗車、掃地都可以。

有的人喜歡洗車,洗車之後心很愉悅、很放鬆,當下心有[定]、有力量,可以繼續去開發智慧——看到身體在動,心是觀者、心是感覺者,是身體在洗車,不是我在洗車。有的人喜歡狗、喜歡貓,給牠們洗澡,弄來弄去很快樂,當下心也有力量。

事實上修行就在現實生活中,哪一段時間需修習奢摩他(止),就去修習奢摩他——去找一個快樂的所緣,作為心的臨時的家,比如,讀小孩連環書,心有快樂。比如去看佛牌,那是觀心,去抓住那個能量,並沒有真地去看那個佛牌,看的是心。如果我們不看自己的心,比如看佛牌時很快樂,一有了快樂,就想再去請一些佛牌,這就不對了,這樣已經沒有[定]了,這是生起貪心看佛牌,結果餓鬼附體了,想得到這個,想得到那個。

修行要和生活水乳交融

要把我們自己的修行,跟現實生活水乳交融,一舉一動,每一個動停都是修行,每一次呼吸都是修行,不停地訓練去看自己。每個人是無法模仿別人的。比如有的人洗車很快樂,有的人洗車很煩,如果洗車很煩躁,洗車就無法用於修行,心不會寧靜的。有些人說泡妞會有快樂,可以用於修行嗎?不可以!因為泡妞會讓煩惱增長,煩惱會非常的強,雖有快樂但不會寧靜的,這是帶著貪的快樂。

快樂的心有兩種:一種是帶有貪的心;一種是善的心。帶有貪的快樂是不行的。有的人釣魚,心有快樂,但他並沒有想釣到魚,把魚勾丟下去,沒有放誘餌,他是看水看魚,就在樹底下,心有快樂,[不是帶有貪]。

隆波小時候,家住在河邊,河名叫做星碎河,隆波喜歡站在河邊,看水流過,水面被風吹過,小的波紋非常漂亮,隆波的心很快就寧靜了,[定]都可以生起。如果懂得正確處理自己的心,全都能夠入定。比如隆波看到水、看到波紋飄動,坐著看心很放鬆,會有快樂,傍晚的時候看著鳥飛回家,天空是藍色的、紅色的,心很快樂、很寧靜,也可以入[定],[定]幾乎可以一整天都生起——這是小時候還沒有見到隆布敦長老之前,就能夠修習定,所以隆波修習定不難,什麼時候想修習[定]就可以進入[定]。

隆波一直在現實生活中訓練,去參加喪禮也可以很容易訓練[定],但是去參加婚禮,是沒有[定]的,因為結婚慶典是走來走去、說來說去,所以隆波盡量迴避,對修行沒有什麼好處。喪禮不一樣,聽出家人唸經,看到亡者躺在棺材裡,心就去做死隨念,想著:「這個人以前跟我們一樣可以走,但現在死去躺在棺材裡了。」心做死隨念,心就會獲得[定]。聽師父唸經,心寧靜在唸誦的聲音上,也會獲得[定]。

經典裡面講到過,有一群天神,他們在做天神以前是山洞裡的蝙蝠,當時有個出家人在山洞裡面不停地唸經,蝙蝠聽著唸經聲,在臨死之前就跟唸經的聲音在一起,心獲得了[定],死後就投生為天神。

要用智慧抉擇

我們選擇讓心好起來或者越來越糟,這取決於我們的智慧。有的人活在這世間,不停地欣賞美女,覺得所有的人都很漂亮,除了自己的老婆。這是不懂事。隆波看美女的時候,什麼時候沒有覺性,就覺得美女很漂亮;什麼時候有覺性,就會特別的悲憫可憐——人的身體真的很髒,我們努力把外表包裝得很好,就像我們的家非常的破舊髒亂,但是塗得非常漂亮,從外面看覺得這個家很漂亮,但是裡面全都是垃圾,事實上我們的身體就像塗得很漂亮的家,裡面很髒。如果我們能看到腸子、骨頭等,是看不下去的,看到美女走過來的一瞬間,沒有看身體直接看到心,哎呀!心是髒兮兮的,外表的漂亮徹底消失了。

心如果有了[定],看一切都是「法」。心如果散亂,看什麼都是「非法」。女人看起來很漂亮,不久也會老去,很難維持年輕,很快就老了。這取決我們的心,心追求的是法,法就會一直現身。如果追求的是非法,非法也會一直現身,控制著我們的心,而我們根本沒有看到,被它控制了。

因此我們要把修行跟日常生活水乳交融,懂得去認識自己,如何讓覺性生起、如何讓[定]生起、如何讓智慧生起,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好好利用這樣的機會,比如,隆波有一次觀察到,修行時被卡住了,自己看不出錯在哪裡。

隆波一起床的時候就去看:睡著的心是「有分心」,並沒有造作修行,一旦醒了就想著要怎麼修行才好,心就會進入到習慣的頻道。以前曾經修錯了把心送到外面空空的地方,那時白天根本看不出來,知道不對,但錯在哪裡不知道。這一次在起床的時候,一想到修行,就看到心往外跑,跑到空裡面去。於是知道:「喔!錯在這裡而已。」之前沒有看到心往外送,一旦及時地知道,心就不往外送了。一旦心從有分心裡出來,然後想到要修行,心準備往外衝了,就及時地知道,心就不往外走了,然後就會安住、獨立凸顯。

要懂得善巧

努力地去訓練自己,哪一段時間應該修習奢摩他(止),就去修習奢摩他。奢摩他有兩種:第一種是為了讓心寧靜,方法就是帶領心,用輕鬆自在快樂的心,去覺知有快樂的所緣,輕鬆自在地去覺知,別去強迫打壓自己讓它寧靜。用有快樂的心,去覺知有快樂的所緣,輕鬆自在地覺知,很快寧靜型的[定]就會生起。比如隆波讀孩童書畫會有快樂,讀了之後就不關心別的,只關心連環畫畫,以普通的心去讀,心覺得好笑就笑,一旦笑兩三次,心就有力量了,接下來就把書畫放下,繼續去修行:有快樂也知道,快樂生住異滅也知道,然後就可以去開發智慧了,就可以契入到觀心來開發智慧,並不難的!

[定]有兩種:第一種就只是寧靜。第二種是安住的[定]。如果想訓練讓心安住——安住型的[定]是修行一種自己擅長的禪修所緣,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如果修行時帶領心去跟有快樂的單一所緣在一起,那是獲得寧靜型的[定],這稱之為止禪,心寧靜於單一的所緣。

安住型的[定],每天都要去訓練,早上、中午、傍晚,哪一段合適就用哪一段時間。有的人一定要睡了之後,半夜醒過來,因為心有力量。…從公司回家之後,還不急著修行,想做什麼先去做,去放鬆,然後去睡覺,醒了之後起來修行,心已經獲得一段時間的休息,這是一種對還無法進入[定]的善巧。睡覺可以代替休息,因為睡覺的時候心進入有分心,心不會動盪起伏。如果動盪起伏特別強的話,打坐的心也是動盪起伏的,所以小睡一會兒,醒來心會非常滋潤,就可以繼續修行了。

半夜起來修行,一旦明天要工作,天亮之前就再補一覺。以前隆波在一個道場出家時,早上會教導居士們,拼命地去幫忙他們,教了特別累。那些居士早就認識,隆波當居士時怎麼教都不聽,很喜歡跟隆波反駁,…只是可憐他們,不停地坐著跟他們講法,不停地忍耐,聽他們說些無聊的內容。後來隆波出家了,誰開始說無聊的內容,馬上就趕人說:「你散亂了!」

隆波要出家時,供養道場的功德主說:「請待在這裡」,還修了幾座寮房。地主的老闆是特別鬱悶的人,喜歡喝酒,喝完酒鬱悶了,就進入寺廟來發洩。當時隆波的修行還不是特別的嫻熟,聽他說後也醉了。他對他老婆很生氣,他說:「我今天去玉佛寺,花十幾萬請了佛牌,回來被老婆罵,惹得老婆生氣。」他對他老婆不敢說什麼,就來寺廟說要殺他老婆,大吼大叫。…過後他再來了,隆波就對他說:「你散亂了!你散亂了!」之後他就不進寺廟了,因為進來更鬱悶,再也不來了。

隆波當時教居士們特別累,中午就睡ㄧ會兒,下午一兩點繼續修行,因為心休息了一段時間,又可以繼續修行了。睡覺也是一門藝術,跟修行一樣。但不要這樣聽了,就藉口每天早上也睡,中午也睡,下午也睡,這樣就被癡困住了。

修行是一門藝術

修行是一門藝術,但是一定要知道原則,如果我們需要寧靜,心一定要放鬆。如果我們要讓心安住,就要修習一種禪法,及時地知道沒有安住的心,我們不是追求寧靜跟快樂。我們修習一種禪法,及時地知道心跑來跑去,這樣心就會自行安住。如果我們想開發智慧就去看色法和名法:觀色法要觀透它,看到無常、苦與無我;觀名法也要觀透它,看到無常、苦與無我。如果不會看色法的話,美女來了,就會覺得這裡也漂亮,那裡也漂亮,會看的人就會看透它,只是一堆物質而已,只是一堆物質的臨時聚合而已,不停地有物質在身體進進出出,物質進來的時候看起來很好,出去的時候看起來就不好了。…有的只是無常,漂亮跟美也是無常,年輕也是無常,不久皺紋就上臉了。我們也不用指責說,皺紋上臉了,這樣太傷別人的心了。比如看到老人時,如果說:「哇好老喔,越來越駝背了」,這樣講沒有好處,我們看到老人要讚美說:您的生命經驗非常豐富。

要努力地訓練自己。哪段時間想修習寧靜,就去選擇一個快樂的所緣,帶領心跟所緣在一起。什麼時候想讓心安住,就修習原來的禪法,但是換成看心跑來跑去。想開發智慧,就別黏著於色法、名法。要看色法只是色法,觀名法只是名法,比如生起貪或瞋時,貪知道貪,生氣知道生氣,但是這樣還不是毗婆舍那(觀),一定要看透它,繼續看這個生氣,剛才沒有,現在有了,生氣只是臨時存在,剛才生氣,現在又不生氣了,它已經在演釋三[實相]給我們看。一定要懂得看,開發智慧要看透色法跟名法,看到三[實相]。比如人的身體,說它很漂亮、很美,看透它只是一堆物質不停地進進出出,一整天都在進進出出,不是我、不是人、不是眾生,只是一堆物質而已,這麼去看可以獲得智慧,也就是看到了無我。

今天教的這些,都是在真實世界裡修行的,要怎麼讓心寧靜,怎麼讓心安住,怎麼開發智慧——觀身怎麼開發智慧,觀名法怎麼開發智慧,已經教很多了,要把修行跟真實生活水乳交融。白天散亂了知道怎麼做,心有力量了,知道怎麼去開發智慧。

以前隆波辦公時,聽到有人在動椅子的聲音,心就開始煩了,我要工作了,他卻要來跟我聊天,一會兒來,一會兒來,一聽到他椅子的聲音,瞋心就生起了,就去看瞋心冒起來了,一旦及時地知道,瞋心就會滅掉,這樣也可以開發智慧,如果開發不了智慧,就做慈悲觀:願你快樂、願你快樂…離我遠遠的。
要去訓練自己,固定形式的修行是必須的。在固定形式用功,會讓我們的心有力量,可以開發智慧。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覺性,修行[定],開發智慧。

阿姜曼尊者開示說,「修行太多的禪定,會很慢」——只是一味的寧靜會浪費時間;「太多的思維審視法,會散亂。」所以總結說,真正的修行的核心實質,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覺性。這就是隆波開示的:大家是居士就過著居士的生活——現在要修行奢摩他、現在要訓練心安住、現在要開發智慧,就如此去用功,要讓心跟法以最大的程度打成一片,這樣心才不會無意識地迷失在世間。…去吃飯吧。

(完結)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選出九講,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

「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6.06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