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為了離苦而必須做的工作——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8年11月27日A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認清修行

大家來學法,別描繪說:「修行很難。」事實上並不是難的事,只是來學習我們自己而已。這個稱之為「我們自己」的,就是身和心。所以修行是學習身的實相、學習心的實相。如果我們知道了身的實相後,就再也不會因為身體的任何變化而苦;如果我們知道了心的實相,就不會因為心的任何變化而苦。比如,身體必然會老、病、死,我們的心看到了實相,身體必然會老、病、死,當它真的老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苦。我們會覺得身體必然是這樣的。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也不會苦,在我們要死的時候也不會苦,因為我們知道實相就是這樣的。

那些有苦的人,是因為無法接受事實,比如變老,但是不願意就會苦;既然會病,但是不願意就會苦;一定要死,不願意就會苦。在我們生命中,必然會時苦、時樂,事實就是,快樂是不可能很長的,痛苦也不是永恆的。快樂我們怎麼去求,讓它來,有時候它也不來;痛苦不想讓它來,它也可以來。如果我們學習了實相:苦樂都不是永恆不變的,是無常的,是我們無法真的掌控的,我們的心就不會對快樂飢餓,就不會討厭痛苦,我們的心就會擺脫掙扎,心就會快樂、寧靜。痛苦的時候我們也依然還是寧靜快樂,這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訓練。因此我們修行的目標,重點就是我們可以活著,但是沒有苦。什麼東西在我們身體裡發生,我們不會苦;什麼發生在心,我們也不會苦,我們不會迷失在所有的感覺跟念頭裡。

世間的人有時候會掙扎,希望得到快樂,非常掙扎,越掙扎越苦。或者討厭痛苦,希望只有快樂,但是痛苦常常來找我們,阻止不了。如果我們看到了實相:一切全是臨時的,我們的心就不會苦,對所有一切都不會苦,無論什麼東西發生,都不會苦。生命中沒有苦是最殊勝的生命。…人類可以提升自己的心靈,契入到離苦的狀態。

要想離苦的工作有兩項:

第一項稱之爲奢摩他的修行,另外一種稱之爲毗婆舍那的修行。真正要離苦一定要修習毗婆舍那,因為看到了身心的實相,我們就再也不會苦了,但無緣無故去修習毗婆舍那,沒有[定]在背後的話,這個心不可能是真的。心無法真的修習毗婆舍那,就會散亂。

因此我們一定要訓練[定],讓心寧靜安住跟自己在一起。

世間人的心,日夜都是處在迷失的狀態,迷失去哪裡?絕大部份是迷思去想,接下來就是迷失去看、迷失去聽,至於迷失去嚐、迷失去觸,這個是不多的,絕大部份都是迷失去想。我們迷失去想的時候,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我們迷失去看的時候,有身也會忘記身、有心也會忘記心。我們迷失去聽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因此我們的訓練,是訓練我們自己能夠覺知身、覺知心。要訓練這個[定],讓心跟自己在一起。一旦心跟自己在一起之後沒有迷失,沒有忘記身、沒有忘記心,是輕鬆自在的。快樂地跟自己在一起,而不是去聚焦、去緊盯自己。緊盯身、緊盯心,心就會鬱悶,此時沒有真的[定],心是苦悶的,有的只是苦。

我們只是輕鬆自在地覺知身的運動變化,輕鬆自在地去覺知,如果輕鬆地覺知,我們心就會寧靜。

寧靜源自於快樂,如果我們的心有快樂,我們的心就會寧靜。如果我們的心有苦,我們的心就會掙扎,就會煩躁不安,因此我們訓練的時候,我們就用輕鬆自在的心情去訓練。

別很緊張地說:「要快樂、要寧靜,一定要進入禪定。」有的人害怕進入不了禪定,不用害怕,即使沒有訓練禪定,在聖道生起的時候,心會自行的進入禪定。不用擔心,最後每一個人都能夠進入禪定,別擔心!

最應該擔心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沒有跟自己在一起,這個稱之為沒有[定]。我們要訓練讓心不停地跟自己在一起。

讓我們無法跟自己在一起的只有兩個部分:

一個是心迷失去別的地方,迷失去想、迷失去看、迷失去聽。另外一個是我們去緊盯,緊盯身體、緊盯心,然後心就一動不動的。心一動不動,覺得沒有迷失,事實上已經迷失了,迷失去緊盯了。此時並沒有覺知身、沒有覺知心,我們是在緊盯於身、緊盯於心,心已經跳到身體上面去了,已經跳到心裡面去了。

修行的三類問題

事實上,可以不用跟隆波作禪修報告,如果知道修行核心原則的話,修行方面的提問,只有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源自於毫無意義的問題,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比如潛意識有嗎?死了之後會再生嗎?鬼有嗎?知道過去可能嗎?知道未來可能嗎?知道別人的心可能嗎?

這些問題根本都是讓自己散亂的問題,對於修行毫無意義。如果我們對這方面有疑問的話,要膽子大一點,直接把它們扔掉。它們會讓我們發瘋的,不要關注。

第二個部分的問題,就是訓練[定]方面的問題。訓練[定]的問題,隆波說有兩個,第一個是迷失;第二個是緊盯我們禪修的所緣。比如,我們覺知身體呼吸時,我們忘了呼吸,心散亂了;或者我們緊盯呼吸,心是鬱悶的、苦悶的。修習[定]只有這兩個錯誤。

在我們修習禪定時,那個會欺騙我們的稱之為「禪相」。比如我們打坐的時候看到鬼、看到天神,這個生起了,知道這個、知道那個,這些東西沒有任何意義。禪相會引誘我們,讓我們心散亂而沒有禪定,因此別迷失於禪相。打坐之後有時候心從身體徹底抽出來,那個不好,那是禪相。…有很多人從奢摩他走偏是因為禪相。有時候禪相是色,可以看得到,看到這個人來,事實上他沒有來;看到鬼,事實上根本沒有鬼來。有時候會聽到聲音,有時會聞到氣味,打坐之後聞到香味,有時候是臭味,像是屍體的味道,我們以為有鬼來了,事實上這些引誘我們的全是禪相。也有味道的禪相,比如我們吃白米飯,如果我們[定]很好的話,我們心寧靜,有時候會有禪相,覺得很好吃;想吃雞、想吃鴨,味道真的就是那個味道,這都是禪相。還有身體方面的接觸也有禪相。還有這個領悟,很多奇怪的領悟也有,這都是禪相。這些都是源自於禪定不夠所產生的禪相,心依然在散亂,因此我們在打坐的時候,如果看到這個、看到那個,別去關注所看到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的心。當下這顆心有疑問:「我們看到的鬼是真的還是假的?」要直接看自己的心,別去看那個鬼,鬼只是禪相。因此禪相生起時,我們看自己的心,然後就可以通過這個禪相。

對於奢摩他,要學的就是第一個不要迷失,第二個不要緊盯,第三個一旦生起了禪相,一定回來看自己的心。如果牢牢抓住這個原則,就根本不用問隆波了,在中國也可以自助了。

第三個部分的問題,是修習毗婆舍那的問題。修習毗婆舍那,就是有覺性,覺知身、覺知心,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見身心的實相。心是安住且中立,安住的意思就是沒有跑來跑去,這就只是作為觀者。保持中立的意思就是沒有迷失於滿意或迷失於不滿意,對於心所覺知的[現象],沒有滿意跟不滿意。什麼時候心沒有安住就無法修習毗婆舍那,心迷失跑掉了,或是緊盯,那個不好用。毗婆舍那是有敵人的,毗婆舍那的敵人稱之為毗婆舍那的雜染,共有十種【註】,自己可以去找資料看。第一個是「光明」。比如,觀心時,突然之間亮堂起來,我們迷失去看那個光明,如果迷失去看光明,就什麼都不會[得到],只是浪費時間,這個光明就像禪相。禪相是源之於[定]還沒有滿的時候,毗婆舍那的雜染也是源自於我們的[定]不夠。[定]不夠而修習毗婆舍那就會生起毗婆舍那的雜染。例如,有時候會非常精通,對一切非常精通,宇宙全精通,不用去讀任何東西全知道。但是是對還是錯?不知道。也許是錯的,但是有非常多的領悟。如果我們修行後,有非常多的領悟,別迷失於它們,一定要回來到自己的心。有時會知道這個、知道那個,知道整個宇宙,但是唯一不知道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心。這就不好用。因此發生了什麼奇怪的現象,一定要回來看自己的心。一旦看到自己的心,那些喬裝打扮進來的東西就會消失。

如果我們牢牢抓住隆波的原則,根本不用問隆波。大家可以觀察,等一下聽同修問的問題,就是這三類。

第一類是毫無意義的問題,比如打坐後,老公罵我怎麼辦,這跟[定]毫無關係,被老公罵是毫無意義的問題。孩子非常頑固,不聽話,這跟毗婆舍那或奢摩他毫無關係。這個不用問,這個浪費時間。

第二類:心有時候迷失,有時候緊盯,或者看到禪相,看到這個、看到那個,這是屬於奢摩他的問題。第三類是毗婆舍那的問題。毗婆舍那是去觀身呈現三實相(法印),結果變成只是緊盯身體;觀心呈現三實相,結果變成只是緊盯心,或者生起了毗婆舍那的雜染,如光明、空之類的;或者應該看到煩惱的生滅,結果看到的只是快樂,這個就不好用了;或者是覺性特別的強大,什麼東西全都覺知,一直保持覺知,但是心是沒有快樂,覺性太強了,也是毗婆舍那的雜染之一。

等一下可以聽大家的提問,不會超過這三類。第一類是毫無意義的問題。第二類是奢摩他的問題。第三類是毗婆舍那的問題。

知道了原則之後就可以自助了,根本不用問。為什麼隆波要把原則教給大家,因為大家在中國時,生起疑問後,跑過來問隆波很難,即便跑過來,語言互動根本不通。隆波小時候能夠聽懂中文,是潮州話,那時根本沒有普通話。這個潮州話,隆波小時候非常了解,尤其是罵人的話,大了後全忘了。唯一的遺憾是,不知道有一天要跟這麼多中國人互動,那個時候應該學中文,英文應該不學的。

禪修報告

☘️ 學員57:經常覺得有一個觀者在看著身體動,這個觀者是造作出來的嗎?是真的還是假的?

隆波:隆波笑的意思是什麼?當下這一刻你緊張,你感覺到嗎?心緊張,心掙扎著跑來跑去,感覺到嗎?當下這一刻,你的心在外面,並沒有回到原位,你的心在外面,你感覺到嗎?試著呼吸,別拉心回來,就只是呼吸,別把心拉回來,輕鬆自在地去呼吸。…現在這一刻你的心在裡面跑來跑去,要及時地知道,一旦你觀呼吸後,這個心有時候跑到呼吸上,有時候左跑右跑,要不停地及時知道,一旦及時地知道,心寧靜安住就會有知者。你現在正在想,當下這一刻你正在想,看到了嗎?…身體正在點頭,你感覺到嗎?心跑來跑去,不停地及時知道心跑來跑去。什麼時候及時地知道心的跑來跑去,知者就會自動地生起,就只是及時地去知道心的跑來跑去而已。比如這一刻大家的心跑去想了,一旦及時地知道的話,知者就會生起,之後就會看到身體在工作,心是觀者;看到所有的感覺在運動變化,心是觀者,這樣才能修習毗婆舍那。因此,一開始要訓練的是不停地及時去知道心的跑來跑去。要多多去覺知這一點,你才會非常厲害。你的訓練還是不錯的,很好!繼續去用功。要不停地及時去知道心的跑來跑去。

☘️ 法師學員1:一年前打壓很嚴重,喜歡想,現在覺得觀照比較自然,覺得內心比較平和。

隆波:對的!你的覺知更加自然了,但是現在這一刻,你的心跑到隆波這裡了,要及時地知道心跑了,但是不要打壓心。打壓心不讓它跑,就會變成緊盯,放任它跑,然後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這樣我們就會獲得智慧,我們會看到知者的心是無常的。跑了,跑走的心也是無常的。知者的心呵護不了,這個跑去想的心,也阻止不了。我們就不停地去緊隨著覺知,看著它不停地在工作。你現在的[定]下降了,以前是緊盯的,太過於寧靜了,一旦放任之後,心就會開始散亂。要努力地去覺知,輕鬆自在地覺知自己,別去緊盯。這是兩個極端,一會兒是緊盯到極點,然後從緊盯鬆出來後就會散亂。當下這一刻你的心是忐忑不安,要及時地去知道心是忐忑不安的。就這麼去覺知。隆波評:剛剛問的法師很好,已經進步很大了,去年緊盯的特別厲害,現在已經開始放鬆了,已經能夠覺知自己,很好,繼續用功。

☘️ 法師學員2:來過好幾次,想讓隆波檢查一下修行狀況。

隆波:每次來每次給你開示,一定要牢牢抓住修行的核心原則,然後去觀察自己,比如你的心寧靜知道、散亂知道、心苦知道、心樂知道、心好知道,心貪、瞋、癡知道,不停地去知道它的變化,以輕鬆自在的心去覺知。時間到了每天都要禮佛念經,這樣我們就會得到寧靜型的定,心就會有力量。

☘️ 法師學員3:請檢查修行狀況。

隆波:剛才已經檢查過了,心在緊盯,緊盯到一動不動的。一定要放任讓它工作,包括任何一個部分,靜止都不要剩,如果剩有一個靜止不動的部分,其他都是無常的,還剩下這個是常的,是寧靜的,一動不動的,一定要放任心可以自己工作,時苦時樂,時好時壞,一會兒跑去想;一會兒跑去觀;一會兒跑去覺知;要讓它不停地變化。但是不用刻意地讓它變,它會自行變化的。我們只需要有覺性,緊隨著去覺知心的變化。你明白嗎?已經明白就過了。

☘️ 學員58:我修習動中禪一年半,想知道哪一種禪法適合自己。

隆波:你試著修隆波田的動中禪給隆波看。…觀察到了嗎?你正要開始動手的時候,你的心從平常心馬上變成一副嚴肅的心。你從一開始就錯了。每一類的禪法的價值都是一樣的,用什麼都行,但是最重要的在於我們的心一定要對。修行人的錯誤都是相同的,就是一開始修行的時候,喜歡讓自己變得不自然,去打壓身、打壓心。比如隆波說大家來打坐。我們本來是這麼坐著的,隆波說要打坐,馬上就開始擺姿勢。事實上,坐那個姿勢,都可以有[定]的,並不說必須要怎麼樣,一旦我們打壓我們的身體了,接著就開始打壓我們的心,…這是打壓自己。剛剛作觀呼吸的,就開始先擺姿勢;作手部動作的,就讓自己的心一本正經的。…就是這裡錯了。一定要用平常的心。如果隆波說,大家現在去打坐,大家本來是這麼坐著的,也可以有[定],為什麼一定要調整坐直?坐直可以坐得久一點,側坐坐不久,所以坐直一點,但是坐直一定要舒服,不是這樣很僵直的,如果這樣,很快就會背痛,要輕鬆自在地坐著,是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但是不要舒服到睡著了。一旦舒服地坐著,在我們開始修行的時候,別去改造自己的心。我們心正在非常的入迷時,要知道自己入迷。修習[定]時,不用讓心一本正經一動不動的,要用普通的心,最普通的心是最好的心。不平常的心,是不好的。人類的心是最適合修行的。動物(畜生)的心是不可能的,沒有覺性,是不好用的。鬼的心散亂不好用,天神的心有的只是快樂,梵天的心有的只是寧靜,只有人類的心不停地在運動變化,呈現三實相是最好的,因此作為人是有福報的,因為我們的心不停地在變化,我們的身體待不了幾年就老了,就老給我們看了。天神的一生都是年輕的,根本看不到三實相(法印)。我們作為人很好。[我們修行時,如果先]讓身體不是正常的狀態,讓心不是正常的狀態,讓身心一本正經到了位的時候,才開始修行,這個不好,這是太緊了。還有另外一類太鬆了,打坐時讓心迷迷糊糊的,…以為那是寧靜,事實上根本沒有寧靜,全是缺失覺性的狀態。因此打坐時要輕鬆自在地去覺知。繼續去用功!

☘️ 學員60:覺得心沒有[定],很散亂,又一直在打壓。

隆波:已經有[定]了,你的[定]比以前好很多了。[定]並不是意味著寧靜,[定]是心跟自己在一起的狀態。但是好的[定],並不是心必須跟自己一直在一起,要觀察到心一直跑來跑去,一會兒跑去看,一會兒跑去聽,一會兒跑去想,心跑來跑去的。看心的跑來跑去,就是在開發智慧,就會看到心是無常的、一會兒迷失,一會兒覺知、一會兒迷失,一會兒覺知,這是在開發智慧。開發智慧的[定],不是必須入定,這是剎那剎那的定,迷了知道,迷了知道,只是這個[定]就足夠了。因此你的訓練是不錯的,你的[定]基本可以了。但是,現在就不好用了,你開始憋悶了!別去打壓心讓它憋悶,要用平常普通的心,最自然的心是最好的。看到了嗎?身體在動,就只是去覺知身體在動。點頭,就只是去覺知。隆波評:你的[定]還是可以的。

☘️ 學員61:有時候覺得心有點迷迷糊糊的,覺性不清楚。

隆波:不需要清楚。心迷糊,知道迷糊;心不喜歡迷糊,知道不喜歡,只是這樣就夠了。隆波的修行,十幾年以前,那時候戒臘三年、出家三年,其實是出家兩年多(約2003年初,51歲),隆波的心從居士開始一直是亮堂的,非常的光明亮堂,但是出家後這一段時間,心就開始有些迷糊,承受不了,心不喜歡。忍受不了,就努力去對治,比如加重呼吸,努力地把覺知提起,結果很累。最後智慧生起了:一會兒光明、一會兒迷糊,已經在呈現三實相(法印)了,因此不去拒絕迷糊,心迷糊知道迷糊,心亮堂知道亮堂,保持中立的心去看就足夠了。一旦心願意接受實相,迷糊也知道,沒有討厭它:亮堂也知道,沒有喜歡它,心保持中立,這個心就進一步提升了。因此心迷糊並不是問題,但是不喜歡心的迷糊,那個才是問題。

☘️ 學員65:這是第三次來禪修,上次尊者說太散亂了,回去有加強訓練。

隆波:已經進步了,已經沒有以前那麼散亂了。不停地去看身體工作,因為有了[定]生起之後就要開始開發智慧,去觀察這個身體不是我,看到身體在工作,看到它在掃地、洗衣服,走來走去的,然後去吃飯,去洗澡,去上廁所,看到這個身體不停地在工作,就會感覺到這個身體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它不是我,只要常常這麼去看。每天一定要禮佛念經,這是對每一個人說的,每天都要禮佛念經,這是為了要增強這個[定]的力量。如果我們的心沒有力量的話,修習毗婆舍那就不會是真的。心一定要有力量,然後心安住跟自己在一起,而且是在沒有打壓的情況下。如果心沒有力量的話,心只能夠透過打壓來安住,但是如果心有力量,不用打壓就會自行地安住。因此我們要不停地去訓練,不停地禮佛念經,並不說一天只是一次,什麼時候記得,就什麼時候去禮佛念經,也可以唸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可以在心裡默唸,什麼都行,唸一種也可以,念中文也可以。

☘️ 學員65:這是第三次來參加禪修,也請隆波檢查修行進度。

隆波:要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你基本上可以知道。比如當下這一刻,你的心是有法喜的、有快樂的,對嗎?然後要知道心正在有法喜。有機會跟隆波互動了,甚至還沒有互動,因為只是隆波一個人在說而已,但是你很高興,覺得有機會跟隆波互動,心有法喜了,知道有法喜了,然後看到法喜是自己生起的,並沒有去指揮它,它自己生起的。我們58及時地知道有法喜,慢慢就會平復下來。法喜慢慢地平復下來,這個心越來越寧靜下來,這個稱作輕安覺支,慢慢就會越來越有[定]。當下這一刻,你有法喜,但是被法喜控制了心,感覺到嗎?這個法喜控制了你的心,這就還不好。可以有法喜,但是法喜是法喜的部分,無法控制心。法喜控制我們的心,是因為我們沒有及時地知道我們滿意於法喜。法喜生起了,我們及時地知道;心喜歡法喜,也要及時地知道,這個法喜就會分離出去,心就會變成觀者,具有覺知、覺醒、喜悅。

☘️ 學員67:想知道自己修行應該注意和應該加強的地方。

隆波:你的弱點一定要自己去看,要自己去觀察,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弱點。每一個人都有,有的人就是特別容易生氣,有的人,這個特別喜愛舒服,有的人特別喜歡這個一整天找一些讓自己入迷,要觀察自己。什麼東西都鬥不過自我審查,這個不停地去審查,你感覺到嗎?你的哪個煩惱是最頻繁的,你看得出來嗎?你的哪個煩惱最頻繁?瞋心。你答對了。每個人都會輸給某一些煩惱。有的人是輸給享受,這意思是[對享受]入迷了,每一次有快樂[的享受],每一次就會放棄修行。那些瞋心型的人,稱之為有福報的人。如果以瞋心死的話,就會掉到地獄。常常有瞋心的人,他的福報在哪裡?因為瞋心是最容易觀到的,瞋心生起時是沒有快樂的,心不會對瞋入迷的,所以從現在開始,瞋心生起要及時地知道,別討厭它。不是必須沒有瞋心,可以有瞋心,但是瞋心生起了,我們要及時地知道;生起了,及時地知道。接下來是我們的心就會顯示「法」給我們看,這個心一整天顯示的只是「有瞋的心」和「無瞋的心」。看到這個生起、那個生起,不停地交替進行,這就已經是在開發智慧了。

不停地觀下去,「有瞋的心」,我們也阻止不了、指揮不了,「無瞋的心」我們也呵護不了,這個心是無我的,是無法掌控、無法控制的。不停地去觀察,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開發智慧。不用去對瞋心對治,只需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瞋心會自行滅去。不用害怕。

☘️ 學員69:想知道修行對不對。

隆波:你現在緊張,感覺到嗎?緊張知道緊張。現在你正等著,想要聽隆波給你答案,感覺到嗎?要及時地知道心的「想要」,不停地及時地知道心裡生起的熱呼呼的那些感覺,不用去對治、干預,不用去控制,不停地及時地知道它們。現在你讓你的心完全跳進去觀察了,你感覺到嗎?你刻意地去觀看,這個不要,要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刻意地去看,不停地及時地知道。感覺到嗎?當下這一刻心開始亮堂起來,心輕鬆舒服,心非常放鬆,感覺到嗎?要不停地去覺知當下,心舒服了知道。但是你很喜歡帶領自己的心昏昏沉沉的、迷迷糊糊的。一定要把它全扔掉,別去改造心。心是怎樣子的,知道是什麼樣子的,不要刻意讓自己迷糊。隆波剛才就已經講過了,故意讓自己迷迷糊糊的。我們以後會有視頻,去看隆波講的那一部分,要聽了又聽、聽了又聽,我們就可以自己檢查自己的修行進度了。比如這個人喜歡讓自己一動不動的,心一動不動的,但是力度不是很強,是柔軟的一動不動,別讓心變成這樣子。要放任心去變化,然後有覺性去知道,別故意讓心寧靜,放任讓心去工作,然後有覺性去覺知。

☘️ 學員73:打坐時找不到自己的身和心。

隆波:跑到哪裡去了呀?當下這一刻你正在合掌,你感覺到嗎?當下這一刻你在點頭,感覺到嗎?就是這麼去覺知,它不可能消失到哪裡去的。心進入禪定,如果身體消逝,只剩下單一的心,這屬於無色界定。如果心也消失了,這是嚴重的缺失覺性。如果打坐後,身也消失、心也消失就不好,一定要努力地有身、有心,至少要有心,別放任心也消失了。我們拿心來學法,修行是屬於心方面的事情,如果心消失了,我們就無法學法了。因此打坐的時候心消失了,要努力地把自己的覺知醒過來,別讓它睡著了,要有覺知,呼吸稍微加重一點。一旦要迷糊了,心要消失了,呼吸加重兩三次,心就會再次醒過來。別讓心消失了,身體消失沒有關係。呼吸加重後心就會回來的。

☘️ 學員75:修行後,覺得大的煩惱變少了,但是微細的煩惱變多了,請隆波指導。

隆波:修行就是這樣子的,最開始,粗重的煩惱控制我們的心,因為我們不知道。一旦我們及時地知道後,會先覺知粗重的煩惱,這很容易觀到。一旦及時地知道,粗重的煩惱就控制不了心,然後煩惱就會越來越微細,這個是很正常的。這個已經對了。觀察,不停地觀察,但是要小心另外一個煩惱,在修行的時候,我們進步了,我們就會覺得很自豪,覺得我自己很牛,我比別人好,我比別人更棒,這個要及時地去知道,這個是另外一種煩惱,這是微細的煩惱,要不停地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煩惱在心裡面,不在別的地方,不停地及時地知道心,煩惱就會慢慢地不斷減少,哪一天沒有煩惱,哪一天就沒有苦。慢慢去觀察,但是別討厭煩惱,煩惱是我們的老師,因為煩惱教導我們三實相(法印)。不停地觀,去覺知煩惱。

☘️ 學員76:這是第一次來,請隆波看一下狀況。

隆波:呼吸之後去覺知自己,輕鬆自在地呼吸,不用打壓呼吸,也不去聚焦於呼吸,是覺知全身,看到整個全身在呼吸,覺知全身,不停地觀身體呼吸,一旦心離開跑去想別的事情,忘了呼吸了,隨著知道:心跑掉了。因此不停地呼吸,然後及時地知道心跑到別地方去,跑了及時地知道,就這麼訓練。

☘️ 學員77:容易昏沉,也喜歡想。

隆波:特別散亂的人,心一旦沒有了力量,散亂就會跑去昏沉,它是很自然的。特別散亂的人,很容易昏沉,很容易瞌睡,因此要努力地去修行一種禪法,為了不讓心太散亂,比如念誦佛陀、佛陀、不停地念誦佛陀,也不停地及時地知道心,念誦佛陀後,心散亂了知道,如此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佛陀),這樣心就不會太散亂。如果不太散亂的話,就不會昏沈。如果太散亂,心就像身體一樣的,工作特別多的時候就會累。心特別散亂之後,就是心工作太重之後,就會想睡、就會睡著,因此我們要找一個禪修的所緣:佛陀、佛陀,不停地念誦佛陀,然後不停地覺知自己,這樣心就不會散亂、不會昏沈。

☘️ 學員78:在日常生活中觀身和觀心,覺得很散亂,還有懷疑,想知道怎麼增強定力。

隆波:要修行一種禪法,然後及時地去知道自己的心,這樣[定]就會增長。比如念誦佛陀、佛陀、不停地佛陀,你應該念誦佛陀,但剛才那人應該觀呼吸,每個人不同,你一定要念誦。念誦事實上就是我們[刻意想一內容]。念誦佛陀,我們想著佛陀,什麼時候我們沒有覺性,心就會去想別的東西,不再想佛陀,我們就能很快地知道心迷失了,一旦我們知道心迷失了,[定]就會增長。每一次知道心迷失,[定]就會生起。要常常訓練,心迷了知道、心迷了知道,最後[定]就會使這個心獨立凸顯,能夠整天都覺知自己,而且是在沒有刻意的情況下。如果有刻意就不好用了,心就會鬱悶。你真的非常散亂,與其放任它不停地想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如讓它不停地去想佛陀。

☘️ 學員79:上次來隆波說[定]比較弱,想知道現在是不是好一點。

隆波:已經好一些了,繼續用功。你去訓練[定],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定]有兩類:第一種是寧靜有力量,另外一種是安住變成觀者。要不停地訓練,我們修習[定],比如看呼吸,心跑了知道,跑了知道,這樣[定]就會慢慢增長,而後開始開發智慧。別擔心開發智慧,開發智慧不難:會看到心一會兒變成知者,一會兒變成想者。知者的心是無常的,想者也是無常的,這就已經在開發智慧了。別擔心開發智慧,開發智慧不難的,只要心有足夠的力量就夠了。

☘️ 學員81:想請隆波檢查一下修行。

隆波:你的心還很散亂,而且喜歡打壓心讓心靜靜的。別去打壓它,要輕鬆自在地去覺知,心有快樂知道、心有痛苦知道,我們的心每天從來沒有相同過,有些天有快樂,有些天有痛苦,不停地去觀察,今天有快樂知道、今天有痛苦也知道,常常訓練,接下來我們就看到同樣的一天,早上、中午、晚上、下午、傍晚,我們的心都不相同,不停地觀察,在同一天每個時刻,我們心也是不同的。一旦我們越來越嫻熟,我們就會看到每一個剎那,我們的心也是不同的。看的那一個剎那,我們的心就會變;聽到的那一剎那,我們心也會變;聞到氣味的時候,我們心也會變化。如果能看到這樣的程度就是最厲害的啦。最開始我們看到每一天心是不同的,接下來我們看到一天內,我們的心是不停地在變,如果看到更加微細,就會每一個剎那、每一個剎那心也在變,能夠看到這個程度就很厲害了。智慧就會生起,會知道所有一切都是生了就滅、生了就滅。你還依然黏著於緊盯,還稍微有一些緊盯。但是別去緊盯,別去很努力。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平常普通的人,我們修行人不是打壓自己的大內高手,我們要放任心去工作,接著輕鬆自在地去覺知。每一天每一個時刻,心都不相同,不停地這麼去觀。

☘️ 學員82:有時候覺得可以看到心自行造作,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看到。

隆波:真的,你看見了。心跑來跑去,就只是去覺知,不去阻止,比如當下這一刻,你的心迷失跑去想,感覺到嗎?心跑去想,不阻止,跑去想了知道。不停地去覺知,心一會兒迷失,一會兒覺知,一會兒想,有的只是無常。你的[定]還稍微少了一點,要多多做固定形式的修行,去打坐、去經行,這樣[定]才會增長。打坐經行不是為了強迫讓心寧靜。打坐經行時,不停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寧靜知道、散亂知道,不停地去觀,這樣心就會慢慢有力量。你的心力不夠。

☘️ 學員84:在觀的過程中有很多[現象],心會進行歸類,會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做。請隆波指導一下。

隆波:修行比以前進步很多了,你感覺到嗎?你的修行進步了,你的心作為觀者,看到身體不是我,所有的感覺都來了就走,不是我。不停地去觀,已經可以觀了,繼續去觀,已經進步很多了,但是別打壓自己的心,你現在有一點打壓自己,不要打壓,要放任它去工作。

☘️ 學員85:覺得可以看到心的變化,但是覺性和[定]還不夠。

隆波:不夠就去增加它。增加覺性的方法就是常常及時地知道[現象],什麼東西在身體發生、什麼東西在心裡發生,常常覺知,覺性就會好起來。然後去訓練心跑了、心跑去想了,不停地及時知道。然後安排時間去修行,比如觀呼吸或者唸誦佛陀什麼都行,然後心跑了知道、跑了知道,這樣就會增加定力。要想增加覺性,就要多多去觀那些[現象],我們心的[現象]一直在變化,常常地看,覺性就會好起來,然後安排一點時間訓練心跑了知道、跑了知道,[定]就會好起來。這個沒有免費的,取決於我們自己的用功而已,這沒有什麼運氣。

☘️ 學員87:上次禪修產生恐懼心,回去就順應煩惱,覺得現在不會修行。

隆波:不會修行,為什麼不會?真正的修行,事實上不是做什麼奇怪的事情,只是覺知自己。你現在大致能夠覺知自己,你現在的心跟以前不同,感覺到嗎?現在光明,心更加輕鬆一些,覺知、覺醒、喜樂更加多了。你的心並沒有錯,覺知自己並不是要打壓自己到很苦悶。當下這一刻你開始打壓自己的心了,心開始有些僵硬了,這個錯了。平常普通人、沒有修行的人的心是對的,我們僅僅需要及時地知道而已。修行人跟沒有修行的人,心是一樣的,也就是心始終在變化著,只是普通人在心變化的時候,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我們修行人的心同普通人一樣變化著,也會愛、也會恨、也會傷心、也會妒忌、也會怨恨,跟一般的人一樣,但是我們及時地知道:心生氣了知道,心貪了知道,心是什麼樣子也知道,就只是這個而已。這個稱之為修行。修行並不是刻意去打壓讓自己的心寧靜;你喜歡讓心變成這樣子。…別這麼做。讓心成平常普通人是最好的。別想著我是修行人。我們只是平常普通、有覺性及時地知道自己心的人,這個就夠了。

☘️ 學員88:這是第一次來參加禪修,會脖子痛,想知道哪裡錯了。

隆波:修行後脖子痛,就去找醫生,那個中醫很厲害。…修行的時候,有的人會被外面的不好的能量干擾,別擔心,痛的時候,要讓自己的心放鬆去看,身體的脖子是一個部分,感覺痛是另外一個部分,作為觀者的心又是另外一個部分。把它們分離,分來分去就不會覺得我在痛了。覺得痛是存在的,但是不是我。把它拿來修行吧!

☘️ 學員89:通過視頻學法一年,想知道已經學會覺知了嗎?

隆波:已經會覺知了。當下這一刻有法喜,要知道有法喜。覺知自己的時候,…覺知自己的意思就是說,不忘了自己。有身體、有心,它們在運動變化的時候不停地覺知,我們的心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停地去知道,覺知自己,並不是這樣呆滯一動不動的,要放任身跟心不停地運動變化,然後我們有覺性去緊隨著不停地去覺知。現在這一刻,你的心跑去想了,感覺到嗎?心跑去想了要知道,但是一旦知道心跑去想了,你就開始打壓心了。別去打壓它,打壓自己心的時候,心就會憋悶、就會沈重,什麼時候心憋悶沈重,說明我們有在打壓自己的心了。每一個人要記得這個原則,什麼時候修行後,心是憋悶沈重的,說明在打壓了,肯定在緊盯了。如果知道緊盯,就放開別去緊盯,要放任它工作,別讓自己的心呆滯、寧靜、僵硬。而且別把這個心拉起來,你很喜歡把心上拉一點點,你感覺到嗎?別這麼去做。回到平常普通人,否則你變成一個脖子很長的修行人。…你在笑,剛才在笑的心是非常非常好的,這就是平常普通知者的心,沒有迷失,看到身體在笑,心是觀者。這個很好,但是並不需要一直好,如果想要一直好,就會變成馬上緊盯了。

☘️ 學員91:在經行的時候,突然看到念頭不是我,沒有辦法控制,覺得很震撼,想知道這樣對嗎?

隆波:對的,已經對了,你的修行很好。繼續去經行,然後就會看到,所有一切,不只是念頭,身體也不是我,每一個感覺,也不是我,什麼被覺知、被覺察的對象都不是我,不停地觀下去。別害怕「我」會消失。我們心裡面之所以有苦,就是因為有我存在。什麼時候沒有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觸碰到心,因此別害怕說:我會消失了。那個稱之為我、我、我,那個本身就是苦。修得很好,繼續用功!

☘️ 學員92:有時候看到心自己在運作,但是看不到打壓和緊盯,想知道修行是否正確?

隆波:每一次打壓心、每一次緊盯,心就會沈重,心就會憋悶,就會不自然。如果我們沒有緊盯,心就會輕鬆舒服。輕鬆自在地覺知自己,心可以自然地運動變化。當下這一刻你在緊盯,你讓心比平常更加寧靜,你感覺到嗎?會更加有沈重感。為什麼要緊盯?是因為貪,有「想要」生起,想要修行,想要好,就會去打壓自己,就會去緊盯自己。如果我們及時地知道:現在想要修行。這個想要就滅掉,然後我們繼續用功修行,就不會緊盯。但是你在隆波面前,緊盯很厲害,你沒有跟隆波在一起時,你的緊盯沒有現在這個程度,感覺到嗎?現在這一緊盯開始減少了,鬆開了,去看心不停地變化,有覺性不停地覺知,去繼續用功!

☘️ 學員93:覺得自己心力弱,定很少,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感染,請隆波指導修行。

隆波:要訓練讓自己是自由自在的,不讓別人的情緒來影響自己,包括我們自己的情緒,也很容易控制我們自己。有時心會悲傷,不要放任自己的心悲傷,要努力地把自己的覺知提起來,不停地去唸經也可以,唸佛陀、佛陀、不停地佛陀,不要關注別人的情緒跟感覺,不停地及時地知道自己的感覺。這樣才可以讓自己自由自在。別讓別人的情緒來控制自己。心一定要比現在更加堅強,不停地唸經,不停地唸佛陀、佛陀,時間一久,心就會越來越堅強。

☘️ 學員96:上次隆波說有緊盯,請隆波指導現在的修行。

隆波:感覺到嗎?你的緊盯減少了。心如果緊盯的話,就會憋悶。一旦不緊盯,就會舒服;一旦心舒服了,就以輕鬆的心來學習自己的身跟心。觀察到了嗎?念頭是自己生起的。心自己是會想的,感覺到嗎?就不停地去訓練,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覺知自己也知道,常常訓練,[定]就會增長,智慧也會增長。對某一個人的修行,只有一點點的內容,就只有一個小點而已,如果能做得到的話,就會明白所有的一切。

(完結)

【註解】

觀染,又稱「毗婆奢那雜染」、「觀的隨煩惱」,是禪修者在「生滅隨觀智」的中間階段出現的障礙。有十種觀染:
1.光明、2.智、3.喜、4.輕安、5.樂、6.勝解、7.策勵、8.現起(念)、9.捨、10.。一般勇猛精進於修慧的初觀行者,都會生起觀染的十法。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選出七講,包含禪修報告,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4.20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