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起知者的心?|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08:06~16:08)

2020年10月31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如何才能生起「知者的心」?
我們要將「知者的心」,
用於開發智慧。
如果沒有作為「知者」的心,
開發智慧就不是真的,
有的只是「迷失的心」,
一直是處在迷失的狀態。

讓我們獲得「觀者的心」的狀態,
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透過修習禪定——
比如,我們不停地呼氣、吸氣,
心不斷地與呼吸打成一片,
一旦心寧靜,呼吸就會靜止、消失。
呼吸非常地微細,
它並沒有完全地停止呼吸,
只是呼吸進入極度微細的狀態,
就會感覺到散佈到全身,
似乎透過皮膚可以呼吸一般。

呼吸停下來,就會變成光明。
心想到光明的時候,稱之為「尋」,
心與光明在一起,
不跑到其他地方去,稱之為「伺」。
待在(光明)裡,心寧靜下來,
就可以非常嫻熟地戲玩光明——
光明可以縮小,可以擴大,
在光明擴大的時候,感覺自己似乎成了太陽,
可以把光明送到每一處,
在光明縮小的時候,
就會變得非常地小,如針尖一般,
光明聚合起來時,濃度非常高。

在我們可以擴大、縮小光明的時候,
心已經來到了「近行定」(巴利文upacāra)。
然而,大家打坐了之後迷迷糊糊的,
稱這是「近行定」,其實不是!
那屬於大便禪定
(「大便」的泰語發音:ucara),
那是仿冒的禪定,
打坐的時候,迷迷糊糊的。

那之後,心已經可以與光明玩在一起了,
然後有快樂、法喜,
很快樂地與光明在一起,
初禪就生起了。

然後繼續修行,我們就會知道——
在心抓住光明,與光明打成一片時,
依然是一種負擔。
那是負擔,依然會損耗能量,
於是,心就會放下光明,
然後就斷「尋」,斷「伺」。

後期的經典喜歡將「尋」與「伺」個別分開,
事實上,它就是放下光明。
放下光明的時候,
「尋」與「伺」是同時滅去的,
心就會逆流,進到「知者」,
「知者」就會生起,
因為心沒有跑到所緣上。

如果心還跑到所緣上,
「知者」就尚未生起。
因此,修習禪定的竅門是——
如果心跑到所緣上,
「知者的心」就不會生起;
如果心沒有跑到所緣上,
「知者的心」就會生起。

如果能夠抓住這個要領,
我們就可以提升,
透過不進入禪定的方式,
讓自己獲得「知者」。
這是大家應該訓練的方式,
因為這一代人很難入定,
心想寧靜下來,太難了,
有的只是動盪不安。

訓練獲得「知者的心」的方法就是——
修習某一種禪法,
比如,吸「佛」、呼「陀」,
或修行之後,看到身體呼吸,
看到身體膨脹、收縮,
看到身體走、看到身體站、
看到身體坐、看到身體躺、
看到身體動、看到身體停。

修習某一種禪法,
但是,重點並不在禪修所緣上。
比如,吸「佛」、呼「陀」,
我們並沒有關注呼吸或「佛陀」,
我們真正重視的是「心」。

看到腹部膨脹、收縮,
我們要觀全身,別只是觀腹部——
那是緊盯,只能獲得奢摩他。
觀全身——腹部正在膨脹、收縮,
覺知全身,輕鬆自在地去覺知全身。
將注意的焦點,放在自己的「心」,
而不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身體的膨脹上。

比如,隆波田的「動中禪」,
動了,要覺知;停了,要覺知,
注意的焦點並不在手上,而在「心」。
關注的重點在「心」,
修習什麼禪法都可以,
但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心」。

如何才可以將重點關注在「心」呢?
修行之後,心是怎麼樣子的,
就知道它是那個樣子的。

修行之後,
心散亂,不必想要讓它寧靜,
心散亂,知道「心散亂」;
心寧靜,知道「心寧靜」,
如心的本來面目去知道,
不停地這麼訓練。

如果心迷失去想,
及時地知道「心迷失去想」。
在及時地知道心裡生起的狀態時,
心迷失去想;
心苦、心樂;
心好、心壞;
心散亂、萎靡不振……
一旦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禪定就會自行生起。

「掙扎來、掙扎去」的心,
痛苦不堪的心,
時苦時樂,時好時壞,
我們不停地去及時知道,
心快樂,知道;心痛苦,知道;
心好,知道;心不好,知道,
在我們及時地知道時,
及時地知道「心的掙扎」,
它們就會滅去,
「知者的心」就會生起。
因此,生起「知者的心」,
並沒有什麼困難的。

但是,無緣無故地,
我們無法讓「知者的心」生起,
除非入定。
但是大家無法入定,
命令讓「知者的心」生起,
那是做不到的。

我們用的方法就是——
修習某一種禪法,
心迷失之後——
迷失去看、迷失去聽、迷失去聞、
迷失去嚐、迷失去感知身體方面的觸、
迷失在心方面去想,
心迷失了,迷失在六個根門,
我們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

或心快樂,知道;心痛苦,知道,
何時能夠正確、如其本來面目地覺知到境界,
心就會轉換品質,變成「知者」。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
要認識「迷失的心」,
知道「迷失的心」,
「迷失的心」就會滅去,
「知者的心」就會生起。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