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道的心|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31:49~36:29)

2020年10月11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將修行的方法簡單地總結——
修行某一種禪法,
比如,吸「佛」、呼「陀」,
每一天都用一些時間去演練,
在固定形式裡面用功,
吸「佛」、呼「陀」,
心快樂,知道;心痛苦,知道;
心寧靜,知道;心散亂,知道;
無論心是什麼樣子的,都要知道。

在覺知的時候,
別跟著、追著(煩惱)跑,
心要安住,成為「觀者」,
「生氣」生起,看到「生氣」,
心作為旁觀者,
「生氣」與「心」是不同的部分,
要這麼觀。

如果「心」與「生氣」聚合在一起,
就什麼都觀不了了,
已經徹底地迷失了。

因此我們修行某一種禪法,
心作為「觀者」,
看到身體吸「佛」、呼「陀」,
然後去觀,
一旦有任何東西摻雜進來,
在心裡摻雜進來,
我們去及時地意識到。

接下來,嫻熟了之後,
「知者」就會獨立凸顯。
在日常生活中,
無論什麼境界在心裡冒出來,
我們都會看見,
就如同我們在固定形式練習一樣。
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吸「佛」、呼「陀」,
比如我們正在欣賞花草樹木,
看到蝴蝶來了——好喜歡啊!
「喜歡」生起的一瞬間,
覺性及時地捕捉到了,
看見了「喜歡」。

如果是種樹的人,
看到蝴蝶來了之後,會生起不喜歡,
因為蝴蝶會下蛋,生的蟲子會吃樹葉,
看到蝴蝶來了,就想打死他。

看到蝴蝶來了,
兩人看到同樣的蝴蝶,
但是行蘊的造作不同。
這取決於每個人的背景、
每個人的隨眠煩惱,
或所累積善法的不同。

我們不停地去觀察、去體會,
就會看到——
心是自行在運作的,
它自己造作苦樂、好壞,
無法掌控,無法去阻止。
它是成為「觀者」,
或成為「想者」,
我們阻止不了。
所有的一切,
全是無法掌控、無法控制。

不停地去觀察、去體會,
在日常生活中,
就會看到在心裡面的變化,
不停地在生滅、變化,
心是「觀者」。

何時沒有覺性,心就會迷失,
就看不見生滅了,
就看到世間所界定的「概念法」,
並沒有去觀「真實法」,
並沒有去觀——
在身與心真實出現的狀況,
全都迷失在概念法,
也就是想象、思維的世界。

總而言之,
「心作為觀者」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要觀心的話,
修習某一種禪法,
心苦樂、好壞,
不停地去及時地知道,
我們就會看到——
苦樂、好壞不是「心」,
是外面滲透進來,
只是臨時的存在,就會消失。

多多地去訓練這部分,
我們就會看到——
「知者的心」本身也是生滅的,
一會兒變成「知者」,
一會兒變成「迷失者」,
不停地去觀察。

在觀的時候,到了某一點,
心累了,就回來修習奢摩他,
吸「佛」、呼「陀」,讓心休息,
不開發智慧,不去觀生滅了。
讓心休息,與呼吸、與佛陀在一起。
一旦心有了力量之後,
別懶惰,去繼續觀心工作。

如果心不願意工作,怎麼辦?
那就去找接觸、換所緣,
睜開眼睛看看這,看看那,
一會兒眼睛碰觸到圖像,心會變成這樣,
一會兒看到某個圖像,心又會變成那樣,
不停地如此去觀察、去體會。

如果能做得到,用的時間就不長,
道果、涅槃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不會超過如我們這般普通人,
所能達到的狀態,
我們只需知道(修行的)方法就行了。

昨天教導的是觀身體與感受,
今天教導的是觀自己的心,
並不是去緊盯著讓心一動不動的,
也不是去跟著所緣,追著跑。
如果緊盯讓心一動不動的,
那屬於「修苦行」;
如果心跟著所緣跑,
那屬於「放逸行」,

真正中立、中道的心,
是心作為「觀者」,
看到所有的境界、狀態,不停地變化。
慢慢去訓練,每一天都要用功,
如此我們就會越來越進步。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