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的罪魁禍首|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03:29~06:50)

2020年9月12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真正讓我們苦的罪魁禍首,
其實是煩惱習氣。
修行是為了逐漸地減少煩惱習氣,
何時沒有煩惱習氣,心就不會造業,
業的果報就會熄滅,苦就會熄滅。

因此,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
不是別的教派。
作為佛教徒,
真正的敵人是自己的煩惱習氣。

因此,
修行如果直趨探究自己的煩惱習氣,
就會進步比較快。

至於煩惱習氣,
還不用直接去學習無明,
而是先學習普通的煩惱習氣。

認識貪、貪心嗎?
就是——
心有了「貪」、有了望。
「貪」的狀態一旦生起,
就會將所有的東西都拉往自己身邊。

比如,人會相愛,
相愛就會擁抱,對嗎?
想把他抱進來。
我們愛貓、愛狗,
就會把它抱到自己身邊來。
喜歡、有愛、有貪,
都是想把所緣累積、聚集。
貪心會讓我們將所緣拉往自己的心,
將它們拉到自己心裡。

相反的就是瞋心,這屬於煩惱習氣,
也就是讓所緣離自己的心越遠越好。
比如我們恨某一個人,
就希望他離得遠遠的,
能到別的世界,或徹底死掉更好。
讓它離得遠遠的,
因為瞋心屬於「排斥」的煩惱習氣。

貪心是將所緣「拉」進來,
瞋心是將所緣「推」出去。

所有被覺知的對象,
稱之為「所緣」。
色、聲、香、味、觸、法,
全都是「所緣」。

還有另外一項就是「痴」,即是迷失,
不能穩固地抓住某一個所緣,
或是一會抓這個所緣,一會抓那個所緣,
渾水摸魚,變成散亂。

「無法穩固地抓住某一個所緣」,
這稱之為「痴」,
這個所緣是抓好?還是放好?不知道。
如果抓了一會兒之後,
才能看得出來——
這個所緣不好,才會將它排斥。
這個所緣好,就想將它收藏。

煩惱習氣就只是這些而已,
不是將所緣抓進來,就是將它推出去,
或是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所緣,混水摸魚。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來源:禪窗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