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u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008年3月16日
編譯|靜慮林

「醒覺」的狀態,
以人類的語言表達,
實在是最困難的。
任誰都認為自己醒過來了,
然而事實上,
在這世間,欲尋一位真正醒覺之人,
幾乎找不著。
世間僅有作夢的人,
縱使雙眼睜開,
白晝在作夢,
夜晚亦在作夢,
睡時作夢,
醒時也作夢。
醒時作夢,
即是心迷失於念頭的世界,
不斷地想,想東想西。
當在想之時,
有時知道想的內容,
有時卻不知想的內容,
甚至想什麼也渾然不知,
心飄蕩了一小時,
仍不知自己想了什麼——
這樣的情況也有。
當心飄走、心跑去想時,
有時知道所想,
有時卻不知所想。
在那一刻,
雖有身,卻如同無身,
因為我們忘了它;
雖有心,卻如同無心,
因為我們忘了它。
何時忘卻身,
何時忘卻心,
那一刻稱之為「失念」;
何時覺知身,
何時覺知心,
那一刻稱之為「有念住」(satipaṭṭhāna)。
「念住」,
就是覺知身、覺知心。
念住乃唯一的道路,
是讓我們能導向清淨與解脫的唯一路。
因此,
我們必須覺知自己,
莫忘了身,莫忘了心。
持續覺知身的存在,
持續覺知心的存在,
別老是迷失於想,
從幼至今,已經想得夠多了。
從現在起,
至少要開始訓練覺知,
訓練成為一個具有覺知的人,
覺知身,覺知心。
一旦我們覺知於身、覺知於心,
正是這個「覺知自己」,
乃是修行的起點。
一切毗缽舍那的修習,
皆必須以「覺知自己」作為基礎。
一旦心不迷失於念頭的世界,
我們便會醒過來,
我們便會覺知自己。
靜慮林聲明:
雖竭力而為,受限於語言能力及修行水平的不足,此譯文仍可能未盡呈現隆波教誨之本義。若在編譯過程中有任何謬誤或不足,皆歸咎於我們的責任與過失。
英文翻譯:
印尼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