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與不苦,取決於是否有「想要」|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023年09月04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颯然雅

摘錄、整理|靜慮林



我們修行最高的目標,
就是離苦,
修行是為了離苦。

苦,就是我們的心本身,
我們苦還是樂,
取決於我們的心,
所以,我們要來訓練我們的心。

但是,要學習自己的心,
第一步先要覺知自己,
如果一直在想那個、這個,
走神的話,
我們沒辦法看到自己的心。

然而,阻止心,
讓它不想,也不行,
因為心也是無我的,
但是,我們可以訓練它。

訓練的方式,
就是修一種業處,
什麼都可以,
找我們擅長的,
呼吸,呼氣、吸氣也可以,
念誦佛陀也可以,
做手部動作也可以,
重要的是——
我們修業處以後,要及時知道心。

比如說:
呼吸,心跑去想,要及時知道,
阻止不了它,要及時知道它,
或者我們呼吸,心跑去緊盯,
去緊盯呼吸,及時知道,
那就是訓練——
及時知道自己的心。

然後就會看到——
心,它本身是給我們尋找苦的,
當它去執取那個事情、這個事情,
它就會生起苦;
如果心自由自在,
不執取什麼,它就不會苦。

那我們命令心:不要執取,
也做不了。

我們要持續觀察我們的心,
當我們的心有「想要」,
而去執取什麼東西,
苦,每次立即就會生起。

所以,
要訓練持續觀察自己的心,
看——是不是真的?
每次想要,心就會苦。

觀下去,看下去,
不是斷除「想要」,
不用逼迫自己——
不要有「想要」,
這是逼迫不了的。

但是,如果我們知道——
每次有「想要」,它會苦,
心,它就沒有「想要」了,

所以,努力覺知,
要知道自己的心。

十六號,心迷了,
十九號,還不知道,
還沒聽到嗎?
十九、十九,心迷了,
二號心往外了,
就是這樣,觀察自己的心,
訓練下去。

他人可以令我們造作出苦,
但是苦,
是我們自心造作出來的,
如果把心訓練好,
我們就不會再苦了,
我們僅有身體的苦而已,
這是自然的,
但是心方面,它不會再苦了,
它有巨大的快樂。

隆波以前尚未出家的時候,
世間的快樂,隆波都認識,
工作也好,錢也OK,
家庭也好,什麼都好,
但是那種快樂,它不恆常,
然後來修行,
就有了永遠的快樂、
持久的快樂,
不管生命發生什麼,
心依然還是有快樂。

比如:我們生病,
隆波生病的時候,
是得癌症的時候,
在醫院好幾個月,
身體不舒服,
但是心有快樂。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訓練心,
當身體生病,
我們就想讓它好起來,
什麼時候有「想要」,
苦就立即生起。
我們就覺得:
為什麼病那麼久?
為什麼那麼嚴重?

但是,如果看到……
我們的心訓練好了,
它就會看到——
身心是不同的部分,
身體老,
心也不會有痛、有苦,
身體死了,也不會苦。

我們愛的人已經不在了,
或者我們遇到我們恨的人,
我們也不會苦。

它苦,
是因為它有「想要」生起。

比如說:
不想老,它老了,就苦了;
不想生病,它病了,就苦;
不想死,但是它死,會苦;
想跟我們愛的人永遠在一起,
但是不能,就會苦;
遇到恨的人,想他死去,
但是他不死去,我們也苦,
所以讓我們的心有苦,
那就是「想要」。

所以要修業處,不用做很多,
給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然後不斷地讀自己的心,
心有“想要”生起,及時知道,
不斷地知道下去,常常地知道,
以後它就會明白,
別人可以為我們帶來問題,
但是我們自己卻令自己受苦。

隆波聽說,比丘跟隆波說,
不知道哪一天,
有人說:
不要馬來西亞人來這裡修行,
因為這裡沒有水(制水),
其實不是真的。

隆波不曾將感興趣修行的人趕走,
隆波未曾如此,從來沒有。
但是很多寺院都有這樣的人,
有些人也會這樣,
自己說的,趕走了其他人。

所以來學法,
隆波很歡迎。

修行的起點,就是覺知自己,
因此,我們要來學習自己,
我們,那就是身和心。

身體不難學的,
心卻很難看到,
所以我們要修習業處,
什麼都可以,
然後觀察自己的心,持續的,
心快樂,知道;苦,知道;
好,知道;壞,知道。

重要就是,
當我們看得更細膩了,
我們會看到——
我們的身體生病,
如果想讓它好,
我們在心方面,就會有苦了;
如果身體生病,
覺得是平常的事情,
心就不會苦。

比如:我們有愛別離苦,
我們所愛的人,
他不要我們了,
我們看到——
這是正常的事情,
心就不會苦;
但是若我們的心覺得這不平常,
我們希望他回來,
我們就會苦。

所以,苦還是不苦,
取決於我們有沒有「想要」。
想要,因為心沒辦法接受
平常自然的事情。

所以,
要來學習身心,持續的,
就會看到身體的平常,
它會老病死;
心方面,
有時候如願以償,有時候失望,
或者遇到愛的人,或者恨的人,
這是平常的。

比如:
我們愛的人死了,
我們能接受它是平常的事情,
心就不會苦,
但是如果他死了,
我們希望他回來,他不死,
那我們就會苦,
肯定會苦。

所以,
讓我們苦的,
那就是我們的「想要」,
它有「想要」,
因為它沒有看到身心的平常。

所以要有覺性,不斷地知道,
覺知到身心,持續不斷,
直到看到——
身體,平常它就是如此的,
它會老病死。
心的平常也是一樣,
有時如願以償,有時失望,
有「想要」了,就會有苦。

慢慢觀下去,
生命生起快樂,它是暫時的,
它是平常的,
我們生命的苦,也是暫時的,
平常,就是平常的,
「法」和「平常」,
是同一個詞。

佛陀沒有教導我們不平常之法,
但是教導我們,
來學習身心的自然,
直到我們能接受、明白,
它的平常是如此的,
那我們就不會苦,
因為它沒有「想要」生起。

比如:
現在接受不了——
我們身體只是物質,
不是「我」,不是我的,
我們接受不了,
我們就希望它好,
事實上,我們控制不了它。

心也是一樣,
它也是什麼都無常,
快樂也是無常的,
苦也是無常的,
好壞也是不恆常的。

好和壞,
它是一樣的,不恆常,
但是我們想要好,先要好,
因為好,讓我們提升更高,
壞,讓我們的心越黑暗,
越來越難修行。

但是,我們也沒有粘著於好,
因為我們知道,好也是無常的,
這樣不斷地學習身心的自然平常,
明白了以後,
「想要」就不會生起。

知道身心,稱之為「知苦」,
當徹底地明白苦,
明白身心的平常了,
「想要」、苦集,
就不會生起。

何時知苦,
苦集就會斷了,
何時沒有了「想要」,
就離苦,可以接觸涅槃。

涅槃,這種狀態就是沒有貪愛,
就是這樣。
願大家一路平安。

有法,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那就是理解法,去理解法,
當我們理解法,
理解身心的實相,
身體是色法,心是名法,
也是法,都是法,
我們明白身心的實相,
就是明白法,
心接受實相,「想要」不生起,
苦也不會生起。

先這樣。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隆波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摘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