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死神看不見?|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023年05月13日|泰國解脫園寺

11:52~22:42

摘錄、整理|靜慮林



由於巴婆利尊者(Bāvari)已年老,
無法親自前來(謁見佛陀),
所以就派弟子們前來請益,
弟子摩伽羅闍尊者(Mogharājā)請教佛陀:
「一個人如何看世間,
死神才會看不到?」

佛陀回答:
「一個人看到世間是空,
死神就會看不到。」

死神看不到之時,
即是徹底超越生老病死的狀態,
死神看不到之人,
即是阿羅漢。

阿羅漢如何看世間呢?
看到世間「空」。

「看」,
而非思考,讓世間空,
沒有帶領心,讓其相信世間空,
沒有帶領心,刻意去看世間空,
就僅僅只是看到世間空。

如何做,我們才可以看到世間空?
我們必須修習毗缽舍那業處(vipassanākammaṭṭhāna),
學習了解所有的色法及名法。

覺性覺知色法,
心安住,智慧就會生起——
色法無常,是苦、是無我的,
覺性覺知名法,
以安住的心,就會看到——
所有的名法無常、苦、無我。

那稱之為「世間」的,
即是名色,
並不僅是外在這樣的世間,
那稱之為「世間」的,
是色法與名法。

如果我們看到——
色法落於三法印之中,
名法也落於三法印之中,
心就會擺脫色法及名法,
歸還給世間,執取滅盡。
執取滅盡了,
此時就會看見世間「空」。

教義理論努力地註解——
它是如何的「空」,
提及空無眾生、無人、無我、無他,
說得正確嗎?也正確,
但它抵達不了心。

看到世间空,
「看」這一詞,就很值得體會了,
我們心的品質,
若想能看到世間、
看到名色、身心「空」,
心必須具備圓滿的戒定慧,
才能看得到。

尤其如果沒有智慧,
我們將看不到名色、
身心或世間「空」,
僅是看到「有」與「無」。

「有」與「無」依然不空,
「有」與「無」依然不被視為「空」,
依然是二元對立,
二元對立即是「有」與「無」之間。

「空」不存在二元對立,
自性「一」,
不存在二元對立。

這提及「空、空」,
好幾個人就陶醉於「空」了。

在拉達那哥欣時代,
極為卓越淵博的僧人有兩位,
一位是佛使比丘,
一位是阿姜巴育尊者,
這兩位出類拔萃,
事實上,他們的領悟及洞悉極為精深廣博。

佛使比丘對「空」的闡述很多,
這提及「空、空」,
那些閱讀或聽聞他的教法不周全之人,
就會努力地帶領心去思維「空」,
有時帶領心去看所有一切「空」。

只要心還在工作,
尚帶領心去工作,
讓它思维「空」、
讓它看見「空」,
看名色,讓其看到「空」,
心就尚有所作為。

當心沒有「空」,
世間就不會「空」。

因此想到「空」,簡直沒有好處。
如同我們閱讀禪宗惠能大師、
黃檗禪師的書籍,
書籍好嗎?好!
但閱讀了沉醉於「空」,
此也空,彼也空,
那樣的「空」,
並不是真的「空」,
它「空」,
是思維出來、造作出來的,
然後帶領心去相信它。

我們想真正看到世間「空」、
看到名色「空」,
必須修習毗缽舍那業處,
看身的實相,看心的實相,
持續不斷地去看,就會看到——
身落於三法印之中,
無常、苦、無我,
心也落於三法印之中,
無常、苦、無我。

一旦看見,它就放下,
看到嗎?
先如實觀,所以放下,
放下了,它抵達「空」,
如果沒有放下,它不「空」。

如果尚未放下,就找「空」,
那是找不到的,
因為僅是帶領心去找「空」,
那就是執取了,
執取想讓心離苦,想讓心好。

如果我們想真正能看到「空」,
不是思維,
思維就會沉醉於「空」,
此也空,彼也空,
然後僅剩「我」不空。

有些人也教導弟子,
讓他們帶領心到「空」裡,
不想、不演繹、不造作,
帶領心去到「空」,
不想、不演繹、不造作,
在帶領之時、就不「空」了。

在刻意不想、不演繹、不造作之時,
那就是造作,名為「不動行」,
那是造作。

我們無須努力地讓「空」生起,
去看色法的實相,
去看名法的實相。

一旦我們看到色法呈現三法印,
心對色法的執取會滅盡,
我們看到心的實相,
心對心的執取會滅盡。

心無論苦樂好壞,
心覺知、心迷失,
心看色法、心聽聲音、
聞香、嚐味、
感知身方面的接觸,
感知心方面的想,
全都落於三法印之中,
如此照見,就可以放下心。

因此,如果智慧圓滿,
它就可以放下名色,
一旦能放下色法、名法,
我們就會看到世間,
看到色法、名法,
內在、外在全都成為一體,
我們的身體與外在的世間也是一體的,
感覺、念頭屬於世間的,
五蘊是世間的東西。

然後,
它就會看到五蘊不斷地工作,
僅是色法的一種現象、
名法的一種現象。

持續不斷地修行,
我們就會看到——
世間僅是不斷遷流、逝去的現象,
沒有起點,沒有終點,
世間的現象就是如此的,
不斷地遷流,
沒有起點,沒有終點,
生滅、循環、變化,
沒有終點,那即是輪迴。

我們就會看到——
世間僅是不斷遷流的現象,
如同一場夢。

若我們如此照見,
我們無需尋找——
心是如何的,
若我們再尋找心,
不「空」就會生起。

因此,最終的點,
可以放下色法、放下名法,
我們無須尋找涅槃在何處。

世間即是造作,
涅槃是超越造作的狀態,
擺脫造作,沒有什麼造作,
那才能稱之為「空」。

世間「空」,是一種形式,
擺脫世間的心「空」,
是另一種形式,
那是不同形式的「空」。

世間尚存在「有」,
有因則生,無因則滅,
控制不了,
它空無人、我、眾生,
它是不斷遷流的現象。

至於擺脫世間的心,
它是另一種形式的「空」,
它徹底地擺脫了造作,
不需要界定它「有」或「無」。

—————

資料補充:

《經集•彼岸道品》Snp 5.16

☘️ 版本一

一六 莫伽羅闍學童所問

尊者莫伽羅闍曰:

「我曾兩次問世尊,具眼者未作解說,
然今發問第三次,天仙解說令我聞。

此世界或他世界,諸天以及梵天界,
尊師瞿曇有名聲,竟無了知尊師見。

如斯優越之見者,因欲欲問我前來,
如何觀察世間者,死王如何能不見。」

「莫伽羅闍常有念,汝須打破自我見,
觀察世間皆是空,如斯始可度死難,
如斯觀察世間者,始能不見於死王。」

莫伽羅闍學童所問竟

☘️ 版本二

第十六章 摩伽羅闍問

可敬的摩伽羅闍說道:「我己經兩次問過釋迦這個問題。但這位明眼者沒有解答。我聽說只要問第三次,聖仙就會解答。

「有這世和彼世,有梵界和神界,我不知道著名的喬達摩的觀點。

「我帶著問題來問洞悉至善的人:一個人怎樣看待世界,死神才不會找到他?」

「視世界為空無,摩伽羅闍啊!具念,打破自我見,這樣就能越過死神;死神找不到這樣看待世界的人。」

☘️ 英文版本

Sutta Nipāta 5.16
The Way to the Beyond > Mogharājamāṇavapucchā
Translator:Bhikkhu Ānandajoti

The Young Man Mogharāja’s Questions
“Twice I asked the Sakyan,” said venerable Mogharāja,
“but the Visionary did not answer me,
if asked up to a third time the Divine Seer answers, I have heard.

“This world, the other world, the Brahma world with its Gods:
one does not know what view of this the reputable Gotama has.

“So, to the One With Excellent Sight, I have come in need with a question:
Looking on the world in what way does the king of Death not see one?”

“Look on the world as empty, Mogharāja, being always mindful.
Having removed wrong view of self, in this way one will cross beyond Death.
When looking on the world in this way the king of Death does not see one.”

The Young Man Mogharāja’s Questions are Finished

完整經文:https://www.shineling.org/parayana-vagga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隆波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摘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