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故純淨,塵埃無處可住|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8‘39’‘~35’32‘’)

2022年03月20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颯然雅

摘錄、整理|靜慮林



隆波小時候,修行!
遇見隆波李尊者後,
每天都坐著修行。

問:「修行為了什麼?」
同樣也不知道,
因為年紀太小了,
不知道目標為何,
但僅知道必須修行,
每一天、每一天都做。

當長大一些之後,
聽聞佛法,聽到「涅槃」一詞,
不知道那是什麼,
內心深處在尋找一些東西,
但並不知道在尋找些什麼,
就是那樣的。

心不會滯留於一處,
而努力不斷地修習禪定。
它在尋找某一些東西,
但那時並不知道那是什麼。

當再長大一些了,
才知道尋找的是「離苦」,
所需要的是「離苦」。

逐步提升,行善造福,
提升戒、定、慧,
我們的心就會逐漸剝落,
惡的外皮層層剝落,
最終心越來越抵達純淨無染。

修行猶如為芭蕉樹剝皮,
看過芭蕉樹嗎?
我們層層地將其剝皮,
想找到其堅實的部分,
剝析至最後,
芭蕉樹的心是空的,
沒有!什麼都沒有,
沒有外皮。

它純淨無染至極致,
因為它「無」。
若它「有」,
它則有承載煩惱之處。

逐漸剝開我們心的外皮,
直至抵達心的本質,
心的本質是空,它什麼都沒有,
它純淨無染至極致,
沒有煩惱可以停駐。

猶如禪宗的典故,
有些人稱,修行猶如擦拭明鏡上的塵埃。
神秀禪師說,修行如同擦拭明鏡上的塵埃,
(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意思即是——好好地守護自己的心。

慧能大師則是另一層次,
沒有鏡子,亦無塵埃駐留之處,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若我們修行,抵達心的本質,
它是空,全然沒有煩惱可鑽入之處,
絲毫不黏著,亦無可以停駐之處。

這些事情是可能的,
必須堅定,大家立志走向離苦,
層層剝開煩惱的外殼,
而不是保護自己的顏面,
應剝開自己讓其袒露。

去戰鬥!
隨著因緣機會,去行善造福,
戒必須經常持守,
禪定必須每天訓練,
讓心有住處。

我們就學習了解實相——
我們所感知的一切,
它是恆常或不恆常?
它是心的負擔?或不是負擔?
它是可以控制?或不可以控制?
持續觀照下去。

善法或不善法生起於心,
心就去感知——
善法和不善法也是無常的,
生了會滅。

不善法生起,是心的負擔嗎?
是!而且程度極多;
善法生起,是心的負擔嗎?
是!並非不是。

逐漸觀照,照見——
我們無法命令它,
也無法控制它,
這是「無我」;
它是逼迫、是負擔,
這是「苦」。

照見實相,一再地照見,
最後心就會聰明,
知道凡生起的一切,都會滅去。

除了苦,沒有什麼生起;
除了苦,沒有什麼存在;
除了苦,沒有什麼滅去。
照見,而非思維。

逐步訓練,
如同隆波所教導那般訓練,
有一天就會看見。

努力訓練,
有明確的目標,別氣餒!
今生洞見的機會是存在的。

有時修習,有時不修習,
那就等著慢慢累積波羅蜜,
再好幾尊佛陀出世,可能會洞見。

若心堅定,
從現在起一定要堅強,
就可以現在獲得。

必須堅定,
有毅力、忍耐!
自我訓練,提升自己的心,
從無知至了知,
從黑暗至光明,
從雜亂至「空」、純淨,

逐步訓練,今天教導至此,
教導很多,大家不太實踐,
若聽聞後實踐,就會進步。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摘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