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除執著,需從根源下手|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33:08~43:53)

2021年03月06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摘錄、整理|靜慮林



若想看見對「自我」的執著,
這是最困難的,
必需修行很久,才能看見。

最開始,我們會執著物質,
認為那是「我」、「我的」;
執著想法、各種各樣的見解,
認為那是「我的」;
執著自己修行或工作的方式,
認為那是「我的」;
最後是執著自我,認為——
「我是對的!他人只對少許」
或認為——
「別人是錯的,只有我才是最好的。」

所做的一切,
無論是物質或是名法,
全都為了迎合自我。
好好地去觀察、好好地去看……

一旦我們的心生起了掙扎……
有了「想要」,便會有執著,
一旦有執著,心就會開始掙扎,
心掙扎的瞬間,就會看到——
心有抓取,
抓取什麼?
首先會抓取心,
如果不修行是無法看見這個狀態的。

心抓取心,
或是想看畫面時,
如果基於執著的驅動力而想看畫面,
便無法做到——
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
而是抓取眼睛、
抓取耳朵、抓取鼻子、
抓取舌頭、抓取身體、
或抓取自己的心。

在抓取的時候,
這稱之為十二緣起的「生」,
這狀態必需修行才能看得見。

然而,較容易看見的狀態就是——
三種望、四種執取,
這較容易觀察。
而心開始掙扎,
這屬於十二緣起的「有」,
這稍微有些難度,
如果不修行,就無法看到這個狀況。

每個人的掙扎,
如同狗被熱水燙,
或蚯蚓被灰沾上,
隨後就會將苦散播給他人。
然而,若及時地知道及看見,
則不會出現如此的狀況。

當心掙扎時,若我們修行,
便會看到心進去抓取,
撲過去抓取眼、耳、鼻、舌、身、心,
每一次僅撲向一個根門,
不會一次撲向五或六個根門。

(心)想使用哪一個根門,
便會撲過去抓取那一個根門,
並不會一次抓取六個根門,
而是一次抓取一個。

這部分先聽聞,
接著去修行,
有一天便能看見,
每一次心抓取——
或眼、或耳、或鼻、或舌、或身、或心時,
苦便立即生起,
因為眼、耳、鼻、舌、身、心本身就是苦。

它們本身就是苦,
這是第一層苦,屬於世間的苦,
然而,若心撲過去抓取,
則成為了「我的苦」,
那就苦了。

因此,有「生」就有老、病、死,
心抓取「生」的狀態,即是苦。
抓取眼、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法;
眼、耳、鼻、舌、身、心;
色、受、想、行、識……
取決於從哪個角度分離,
何時抓取,何時就會苦。

佛陀教導,
「五蘊」即是負擔,
所有人背負這個負擔,
便不可能逃離所有的苦。

聖者,也就是阿羅漢們,
他們已經放下了負擔,
再也不抓取五蘊,
因此他們再也沒有負擔,
他們擺脫了苦。

身體的苦存在,這屬於世間的,
感覺、念頭、造作存在,
並非不存在,
阿羅漢並非機器,
阿羅漢也有念頭與造作,
但不再由望及煩惱驅動,
他就只是想,就只是造作,
有苦、有樂,
有,並非沒有,
但是心不再抓取心,
一旦心不抓取心,則沒有「自我」,
也就是沒有「生」,
一旦心抓取心,便有了「生」。

如果我們修行,便會看到——
有時,心會放下心,
有時,心會抓取心。

持續不斷地修行,
到了某一點,我們就會知道——
心之所以抓取心,
是因為心沒有徹見四聖諦,
不知道五蘊,尤其不知「心」本身就是苦。

因此,如果沒有看到「苦」,
則不能稱之為「了知四聖諦」,
如果不知道四聖諦,
心就依然還會執著。

因此,我們看到四種執著生起——
(一)執著身體及與身有關的事物;
(二)執著自己的念頭;
(三)執著自己修行及工作的方式;
(四)執著自我。
我們是清除不了的,
無論如何斷除,執著都不會消失,
最多僅僅只是暫時消失,
很快又會再次出現。

比如,我們看到心執著於自己的妻子,
看了之後,執著消失,
然後又會再次執著,
因此,此處無法解決,
必需進一步地尋找執著的根源。

執著的根源,即是——
不知道四聖諦,也就是「無明」。
因為有無明,所以有望,
因為有望,所有才會有執取,
才會有「有」、才會有「生」,
才會有「苦」。

因此,若要真正斷除執著,
必須從根源斷除,
也就是斷除無明,即——
不知道四聖諦。

不知道什麼?
不知道五蘊本身就是苦,
不知道六根本身就是苦,
不知道心本身就是苦,
於是便會執著、將它抓取,
進一步地苦上加苦。

因此,當解決問題時,
我們只需及時地知道,
我們知道——
現在迷失去執著這個了,
現在迷失去執著那個了……
現在迷失去執著「自我」了,
我才最棒,我才是最好的,
我的看法才是好的,
別人的看法是錯的。

或我們心有執著,
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心有很多負擔,
我們就會看到——
每一次執著,每次都有苦。

然而,若想讓執著消失,
讓心不再執著,
並不是透過命令心,
沒有誰可以命令心不再執著。

我們必需讓心接受充分地訓練,
直至產生智慧,
徹見五蘊本身就是苦,
名法、色法本身就是苦。
看到這點,心就自己不再執著。
為什麼還執著呢?
凡有的僅是苦。

現在心還會執著,
是因為沒有看到它本身是苦,
因此看到苦,
就會讓我們明白法。

當修行的時候,
我們並沒有切斷望,
並沒有切斷執取,
並沒有切斷「有」。
我們真正切斷的是「根源」——
也就是「無明」,
不知道四聖諦、不知道苦、
不知道名色、五蘊、身心本身就是苦。

頻繁地探究這部分,
我們探究身、探究心,
是為了看見身心本身就是苦,
這稱之為「毗缽舍那」的修行,
或稱之為「內觀」。

如果切斷根源之後,
緣起法的還滅,
所有的造作全都切斷了。

現在我們看到——
執著自己的看法,
執著自己的資產、執著妻兒,
執著自己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
那只是枝末,
清除這部分,不會真正斷除,
執著僅是暫時消失,又會再次出現。

現在尚未徹底地斷除執著,
除非已斬斷根源。
現在尚未看到根源,
那就先看旁枝末節,
看到——
心苦啊!心苦是因為掙扎,
心掙扎是因為極度執著,
越執著,就越苦。

比如,執著於——
「這是我的妻子」,
一旦損失,便會特別苦,
有時甚至想自殺……

執著於——
「這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
因此必須一直處在好的狀態;
「這是我的公司、我的生意、
我家族的生意」,
必須一直處在好的狀態。

我們執著,
誤以為世間必須原地不動,
維持某種狀態,
最後行不通了,
便會苦悶、鬱悶。

比如,泰國人喜歡舒服地工作,
在網絡上售貨,
結果不敵大企業的銷售。
他人想購買任何物品,
直接打開應用程式(App),
下訂單就可以得到所有物品。

現在大商場也難以營業,
大家在網路購物更為方便,
想看什麼貨,線上立即便能看見,
而且不必額外花費,
信用卡付款僅需以手指撥動幾個按鍵即可。

佛陀的「法」有極大的利益與功德,
活在世間,便會了解世間,
知道我們應如何做。
我們能不苦地活下去,
佛法能給予我們無窮無盡的助益,
在當下就可以有快樂,
在未來也可以有快樂,
而且是擁有最無上的快樂,
也就是「抵達涅槃」。

當心抵達涅槃時,
我們試著返回觀察,
便會發現,我們沒有了執取,
沒有四種執取,
再也無處投生,
便會自己如此親證。

——-

注:四種執取
一、取 (kāmupādāna)
二、見取 (ditthupādāna)
三、戒禁取 (sīlabbatupādāna)
四、我見取 (atta-vādupādāna)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