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是自己,最常忘的也是自己|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15:36~17:12)

2021年1月9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我們需訓練自己的心,
一般的人生氣的時候,
關注的是那些讓他生氣的事物。
有些人甚至對樹木生氣——
「這棵樹啊!這裡發芽、那裡長葉」,
內心不滿意,大部分人只是如此,
僅僅只看到讓自己生氣的那些對象,
從未返觀自己的心——「心正在生氣」。

作為修行人,我們與普通人有些許區別,
試問:可以生氣嗎?可以。
他人會生氣,我們也會可以,
不必刻意自欺欺人,自認為心平氣和,
因為我們尚有瞋心,就只是知道自己有瞋心(即可)。

但是,生氣生起之後,
與其關注那些讓自己生氣的對象,
不如反觀「生氣的心」,
生氣是從胸口冒出來的,
冒出來、冒出來……
如果是輕微的生氣,一冒出頭就滅去了,
如果是強烈的生氣,已是怒火衝天,
血液就會瞬間衝到臉上了,
我們就去看,看到「心生氣了」,
只是如此,就堪稱為「修行」了。

或是貪生起的時候,
知道「心有貪」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普通人生起貪的時候,就會關注那些——
自己看到或接觸到,而感到滿意的對象。
比如,逛商場時,
看到新上市的手機品牌或型號,心想得到,
想得到,卻沒有看到內心的「想要」,
只看到手機,那僅僅只是如此而已。

作為修行人,並非與普通人不同,
也不是讓自己成為機器人,沒有感覺。
無論什麼感覺存在,
我們只是知道「感覺生起了」。
我們看到——
感覺生起,感覺駐住,感覺滅去……
只是這樣,就已經是修行了。

不像一般人,
他們沒有及時知道自己的感覺,
只是知道外在的事物。
(比如)某人讓自己生氣,
一旦他來了,就會盯著他,
然後不斷地找他麻煩……
或是喜歡此人,於是一直滿意地盯著他看……
或是閒著沒事時,想到過去,想到未來,
散亂、走神、迷失了……

我們不停地去及時知道自己的心,
那並不是困難的事情,
我們可以讓修行與生活,完全地水乳交融。

當我們碰到不喜歡的情況時,
別只是一味地去看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對象,
而需看到自己「不喜歡的心」;
當我們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
別只是一味地去看那些自己喜歡的事物,
而需返觀自己「正在喜歡的心」。

或是閒暇無事,坐在那裡,
想到過去、想到未來時,
忘了當下,已經迷失了,
忘了當下,稱之為「痴」。
所謂的「痴」,就是指——
沒有看到自己正在呈現的狀態。

名法與色法僅僅只存在於當下,
過去已不存在,僅僅只是記憶,
未來尚不存在,那些境界還未生起,
僅僅只是我們的念頭而已。

因此,我們持續不斷地活在當下,不迷失,
身動,去覺知;心動,去覺知,
這時候,我們正與「痴」戰鬥。
如果——
身體動了,不覺知;
心動了,也不覺知,
此時正有「痴」。

因此,我們需訓練自己,
貪心在內心生起了,要知道,
別只是一味地看那些讓自己生起貪的對象;
瞋心在內心生起了,要知道,
別只是一味地看那些讓自己生起瞋心的對象,
不管那對象是人、動物或其他的事物……

通常我們不怎麼對自己生氣。
偶爾有少數人會對自己生氣,
但大部分人都對別人生氣。
至於愛,我們最愛的是自己,
但最頻繁忘記的也是自己,
這是人類最大的盲區——
愛自己,卻一整天忽略自己。

一般來說,
愛什麼事物,就會一直守著它,
然而,我們愛自己,卻忘了自己,
對自己毫無興趣。

我們與一般不修行的人,只有些許區別而已,
別人只是一味地關注那些被覺知、被觀察的事物,
而我們關注的是自己的心,
作為知者、觀者的心。

心有貪心,及時地知道,
心有瞋心,及時地知道,
心散亂,想到過去、想到未來,
忘失當下的身與心,及時地知道……

我們及時地知道、及時地知道……
那就是「訓練」,
我們既獲得「心寂止」,接著也獲得「煩惱寂止」,
換句話說,既得到禪定,也得到智慧。

心沒有禪定,源自於煩惱雜染把心拉走了,
我們持續不斷地及時知道煩惱雜染,
煩惱雜染就無法牽動我們的心,
心就不散亂,而寧靜下來,
就可以獲得「心寂止」。

當我們看到——
所有的境界來了就走,來了就走,
最後就會知道事實——
所有的境界,無論名法或色法,
有因就會生,無因則滅去,無法掌控。
它們存在,而非不存在,
只是它們的存在,是隨順因緣的臨時存在,
一旦因緣滅去了,它們也會滅去。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