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與「錯」的標準為何?|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30:00~32:34)

2020年12月20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心貪了,知道;
心生氣了,知道;
心不具念(sati),心走神了,也知道;
心執著於自己的看法了,也知道……

比如:與他人聊天,
當他人的看法與自己不同,
瞋心生起了;
或他人的看法與自己相同,
貪心生起了,滿意道:
「哦!此人真聰明!」
為何稱他「聰明」?
因為他的想法與自己一致。
若他的想法與自己不同,那即是愚蠢,
如此的標準,實為煩惱的標準。

因此,我們需不斷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心貪了,知道;
心生氣了,知道,
心迷失了,忘了自己,也就是——
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
有快樂也不知道,有痛苦也不知道,
不苦不樂也不知道,貪也不知道,
生氣了也不知道,迷失也不知道,
這稱為「忘了自己」。

尚有另一種迷失,
即迷失於自己的理想及各種見解中——
此對彼錯、彼對此錯,
自作裁決。

對隆波而言,
對與錯是以「佛陀如何教導」為標準。
若與佛陀的教導相一致,說明是對的,
若與佛陀的教導相違背,說明是錯的,
若與佛陀所禁止的相一致,那是錯的,
若與佛陀倡導所應作的那般去做,那是對的。

隆波並沒有以自我為中心,
所謂的「對」與「錯」,
佛教徒應將佛陀的教導作為自己的標準。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方,
都需按照當地的法律基準,
而非隨著自己的喜好,
若按照自己的喜好,那是痴,
認為只有自己一人才是對的。

法,我們需慢慢學習,
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清涼、快樂。
不必去糾正別人,先解決自己,
心貪了,知道;
心生氣了,知道;
心迷失了,知道……

若及時地知道,
心就不會鬱悶,不會掙扎,不會痛苦。
心不掙扎,心就會寧靜、快樂,
修行直至某一點,就能契入寂靜。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