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當中,自己究竟苦了多少次?|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021年04月25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摘錄、整理|靜慮林



一天當中,自己究竟苦了多少次?

05:24~07:52

一整天,我們觀察自己,
從一起床開始,
一天內經歷了多少次苦?
僅分析一天,試著去體會,
從起床至入睡,已苦了幾次?
苦的次數,數也數不清啊!

持續不斷地觀察、體會,
慢慢去感覺,
身體苦,心苦。

身體方面的苦,
是逃避不了的,
但心裡的苦呢?
即使所有一切皆好,
心依然還會尋找苦啊!
於是心就會感覺——
如果「心」不苦,那誰苦呢?

身體是物質,
如果心不抓取,
身體是老、病或死,也不會苦,
因為身體從未曾抱怨。

感覺到嗎?
身體從未抱怨。
身體沒力氣、疲累,它並沒有抱怨;
身體特別熱、難受,它也沒有抱怨;
身體過餓,它沒有抱怨;
身體過飽,它沒有抱怨;
身體大小便,它也不抱怨……
身體未曾抱怨,
身體本身就是有苦的,
但它從未曾抱怨。

但是心呢?
有時心感知到什麼,
便會代替那個事物去苦了。
一旦身體不舒服,
心也開始不舒服,
心對所有的一切,
都喜歡橫插一腳。

即使身體沒有問題,
但因其他的問題,
心也會苦了起來。

(比如)早上起來閱讀新聞,
「哎呀!這麼多人患上傳染病。」
心苦了起來!
「病毒何時才會消失?
何時才能如過去那般生活?」
心苦,因為心想讓疾病徹底地消失,
但身體從未抱怨過,
對於新冠病毒從未抱怨。

「心」是真正動蕩的本尊,
若能直接探究心,
我們就可以離苦。

探究心的方式,僅有「看見」

07:52~10:27

若想真正探究心,
透過閱讀經典的方式,是不會明白的。
透過聞法的方式,也聽不懂,
如果坐著思維、分析——
心是如此、那般的,
也還是不會明白。
必須看到真正的境界——
心是如何的?
必須「看見」,沒有其他的方式。
除了「看見」,沒有其他的方式。

所謂「看見」——
正確地看見,清楚地看見,
其實即是「毗缽舍那」(vipassanā)。

毗缽舍那——
「毗」(vi)是清楚;
「缽舍那」(passati)是看見,
清楚地看見,
看到身的實相、心的實相。

一旦我們徹見身體,
便會了知——
身體根本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它就僅是苦而已。
心才是所有問題的罪魁禍首,
它不斷地製造麻煩。

如果我們能訓練自己的心,
訓練成功,訓練得很好,
我們就可以不苦。

因此,佛陀才會開示:
「訓練好的心,會為我們帶來快樂。」
以此,我們的職責就是——
訓練心。

訓練心的方式,
首先需看見——
心是如何的?

若我們想訓練心,
則必須先認識心。
如同我們想訓練士兵,
必須有士兵讓我們訓練,對嗎?
若想訓練士兵,
卻沒有士兵讓我們訓練,
該往何處訓練呢?
因此,我們要訓練心,
必須有「心」讓我們訓練。

「心」在何處?
隆波亦曾有過疑問,
首次聽聞隆布敦長老開示,
那是三十七年前的二月六日,
長老說:「你已閱讀很多書,
現在開始,讀自己的心。」

如何開始讀自己的心?
所謂「讀」,其實就是——
心是如何的?
有什麼樣的展現?
演繹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就只是緊隨著知道,
緊隨著看見。

如同閱讀小說,
「心」為我們演繹小說情節,
於是我們就去看,
看它演繹(故事情節)——
一會兒上演「愛」,
一會兒上演「恨」、
一會兒苦、一會兒樂、
一會兒貪、一會兒生氣,
一會兒迷失,不斷地找麻煩,
一會兒寧靜,一會兒散亂……
心如此演繹給我們看。

觀心如同看電影

19:37~20:52

在看電影時,我們並不是編劇,
並不是導演、並不是演員,
也不是評論家,
我們僅僅只是觀眾。

這部電影演繹「愛」篇,我們就去看,
演繹「恨」篇,我們就去看,
是苦、是樂,或是什麼(情節),
我們就只是緊隨著去知道、去看見,
那稱之為「看」。

觀心,如同看電影,
電影是怎麼樣的,
我們便知道它是那樣的。
觀心亦同,
心是什麼樣的,
就知道它是那樣的。

心的自然狀態就是——
想、演繹、造作,
而不是去改造,
讓心不想、不演繹、不造作。

當我們改造心,
讓它不想、不演繹、不造作,
事實上,那屬於第三種造作,
稱之為「非福非非福行」。

讓心不造作,那也沒什麼,
最多僅是去往梵天,
那之後大部分都會墮入惡道,
因為心累積煩惱,累積了很久。

持續不斷地觀察下去,
就會看到心在運作,
看到心不斷地變化。

看心如何千變萬化

20:52~24:35

為何心會變化呢?
心如何變化?
一旦眼睛看到畫面,心就會變化;
耳朵聽到聲音,心就會變化;
鼻子聞到氣味,心就會變化;
舌頭嚐到味道,心就會變化;
身體去接觸,心也會變化;
心想、演繹、造作,心也會變化。
心變化是因為「觸」(phassa),
有「觸」,心才會有變化。

比如,我們看到美女走過來,
曾經寧靜的心,就會生起貪(rāga),
心已經變化——
原本沒有貪,現在有了貪
因為看到了畫面。

若看到瘋狗跑過來,
心就會開始工作,
生起恐懼感,
心就會變化——
原本不害怕,現在害怕了。
觀心,是如此觀的。

當有接觸時,心就會變化。
比如,我們用膳,
舌頭嚐到味道,
若滿足於那味道,心就會膨脹,
十分高興、興奮;
若對味道不喜歡,
但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吃……
出家人對食物沒得選擇,
有什麼,就吃什麼。
若今天全是不喜歡的食物,
看到不喜歡的食物,心不喜歡,
總好過於沒有食物吃。
有些僧人托缽,沒有托到任何食物,
於是那天就沒有食物入口,
那是最糟的了。

我們接觸到這味道,滿意;
接觸到那味道,不滿意……
我們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接觸到這味道,心滿意,
知道「心滿意」;
接觸到那味道,心不滿意,
知道「心不滿意」,
觀心,是如此觀的。

身體接觸,心也會運作,
呈現變化給我們看。
比如,天氣特別熱,
剛好涼風吹拂,
僅是微風,心便十分愉悅,
有快樂、高興。
我們看到——
心高興、快樂、滿意,
觀心,是如此觀的。

我們不逃避接觸,
如果逃避六根與六塵的接觸,
心就沒什麼變化呈現給我們看。

因此,有眼就去看;
有耳就去聽;有鼻就去聞;
有舌就去嚐;有身就去接觸;
有心就去想、演繹、造作,
但須帶有覺性(sati),心安住,
讓心成為知者、觀者。
在內心發生了什麼變化,
心是「及時知道的人」,
及時地知道變化。

眼睛看到美女,心生起了貪
覺性知道「心有貪」。
若想知道,
心必須成為知者、觀者,
了知——
剛才沒有貪,現在有貪
這(煩惱)進駐了。

於是,智慧才會生起,
看到——
剛才没有貪,現在有貪
心已經展示無常了。

一旦心有貪
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心有貪」,
「貪」就会滅掉。
剛才心有貪,現在心没有了貪
心是無常的。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