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通,萬理徹|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法談摘錄

(09’19”~16’54”)

2020年12月13日|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持續不停地去觀察,就會看見:心所造作的一切都是臨時存在而後消失。什麼現象有生,什麼現象就有滅,不停地看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直到心願意接受實相——某一現象生起,而後便會滅去。(經典稱為「凡是生法,必是滅法。」)

起初看到時,心是不願意(接受)的,有時心甚至感到震驚;看到身的生滅和心的生滅,這是會震撼到心的,讓心覺得遺憾說:死後,「我」就不存在了。

誰在修行時,看到「我」不存在而嚇了一跳?請舉手讓隆波看一下。這樣的修行非常棒,可是還不夠,仍然頑固地在愛著「自我」,必須一再、一再地重複,不停地去看心工作,直到心在某一刻願意接受實相:哦!心不是我,心是可以自行運作的。

所有類型的心都是生了即滅。快樂的心,生了即滅,痛苦的心,生了即滅,不苦不樂的心,生了即滅,好的心,生了即滅,貪的心、瞋的心、痴的心,生了即滅,散亂的心、萎靡不振的心,生了即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每一天頻繁地演練和覺察,最後就會做出總結……

心在領悟法的時刻,它是不會總結說:貪的心,生了即滅,生氣的心,生了即滅……它不是這樣總結的。心的總結將是:「什麼現象有生,什麼現象就有滅。」那是屬於整體性的領悟。

起初我們是零碎的、點滴地在探索,透過「一次只探究一種心」來學習,看到它們不停地生滅;然而當真正的領悟生起時,領悟到的是整體。

因此,佛陀開示道:在學法修行時,觀身內身……觀部分的身,就會明白所有的身;觀部分的感受,就會明白所有的感受,觀部分的心,就會明白所有的心……因此,我們只要學習其中一部分,最後便可以明白一切。

它類似於市場調查。在進行市場調研時,假設想要了解市場或各個客戶群對於產品的想法,想要知道哪個群體購買我們店的點心最多?哪個群體吃得更多?因為購買者也可能自己不吃,所以必須了解清楚。假設我們了解到小孩子的群體吃得最多,那麼產品的受眾就是小孩:是幼兒,還是少年……

學法、修行也類似這樣。市場調研是不會逐一詢問世界上的每個人的,只能選擇一部分人作為代表來抽樣詢問。如果所選的代表是正確的,就可以精確地反映整體的狀況。比如,哪個群體喜歡吃我們的食品?哪個群體喜歡購買但是並不一定自己吃,只是買而已。

曾經有個男式T-恤品牌在市場調研時就出現了決策性失誤:隆波還記得那個品牌的名稱,因為隆波也用過那個牌子的T-恤。以前的品牌非常少,有段時間它賣得特別好,幾乎壟斷市場。然而之後他們並沒有好好調研市場,卻推出了一則廣告:穿此品牌T-恤的男主角帶著老婆去看電影,結果讓其他女性激動得情不自禁……本來它是想表達穿上該T-恤的男人非常自豪,穿著這個品牌會讓女人們心動……結果呢?市場銷售量卻直線下降。因為他們缺乏了解說,男性雖然是T-恤的使用者,但購買者卻是女性。自此以後,女人們再也不買那個牌子了——因為太危險;時至今日,它也仍無法像以前那樣統領整個市場,因為決策錯了,沒有好好地調研。

如果我們擅長調研,所選的樣品也對,我們就會知道事實的真相是如何。

佛陀教導我們學法修行的方式,是讓我們通過樣品來探索:比如,看到——呼氣的身體不是「我」,吸氣的身體不是「我」,那麼,所有的身體就都不是「我」了。因為身體只有「呼氣的身體」與「吸氣的身體」而已。

如果我們看到——站的身體不是「我」,走的身體不是「我」,坐的、躺的身體不是「我」,那麼所有的身體也都不是「我」了。因為身體一整天只有行住坐卧而已。這就是所謂「抽樣學習」,巴利經典稱之為「身內身」……

事實上,如果用現代語境來說,即是經由抽取身體的部分樣品來學習,一旦明白了部分,就明白了全部。

比如,若想了解所有人的觀念和想法,我們不會詢問每個人的。假如我們的選擇能力強,也選對了樣品,結果便能準確的反映出所有人的情況。

學法修行也是同樣的,學習部分的身體,便會明白所有的身體,學習部分的感受,便會明白所有的感受。假設心中惟有苦在不斷地生起,那麼就去看——心時而苦、時而不苦、時而苦,時而不苦,就這樣去看。

如果是觀身或觀受也可以,身體時苦、時不苦;心時苦、時不苦,時而沒有感覺……持續不停地觀察,只觀察一類內容即可:如果特別苦,就看「時苦、時不苦」,最後便會明白:所有的感受都是生了即滅;所有的感受都不是「我」,都是無法掌控的。

觀心,也無需去觀所有種類的心,心的種類分為幾十種呢,不必一一去看;因為我們並不具備某些種類的心,比如,我們不具備各種各樣的禪那心。

我們(只需要)去看自己現有的心,我們經常擁有哪一類心?「貪的心」和「無貪的心」……如果貪心重,那麼只看這一對就夠了。心貪——「想要」,而後「想要」消失,一會兒「想要」、一會兒「不想要」,就只看這一對,因為心一整天只是「有貪」和「無貪」而已。

如果明白「貪的心」是無常的,「無貪的心」也是無常的,就可以徹悟所有的心都是無常的;「貪的心」是無法阻止、無法掌控的,「無貪的心」也是無法去呵護的,所有的心都是無我的……一旦明白這一點,也就明白了整體。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

微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