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什麼,如何不苦|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法談摘錄

04:15~09:57

2023年5月12日|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要怎樣才可以不苦?
這是我們需要在佛教獲得的最高的答案。

佛教只回答這個問題——
苦和苦滅,主要教導就這兩樣,
此即四聖諦。

苦……那什麼稱之為苦呢?
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
這是屬於身體方面的苦。

另一個是屬於心方面的苦,
想要得到某個東西卻沒有得到,也是苦,
必然會碰到自己不喜歡的,
必然會遇到我們不想得到的,這也是苦,
比如我們十分討厭某人,卻必須見到,
這時我們會苦。

我們愛某個人,渴望在一起,
但還做不到,我們也會苦。
或者我們得到後又失去了他,
也許是他不愛我們而愛上了別人,或者他死了。
與所愛的對象分離,我們也會苦,
這些是屬於心方面的苦。

期待什麼東西卻得不到,那也是苦,
當我們有想要的時候,無論想要的是什麼,
沒有達成願望就會苦。

因此,苦有兩個部分,
身體方面的苦,必然會老、會病、會死,
以及心方面的苦。

我們會跟所愛的人事物分離,
會碰到不喜歡的人事物,
鬱鬱寡歡、痛苦煎熬,
身體不舒服,心情不暢快,
這就是稱之為「苦」的事物。

苦,既然如此之多,
我們就來看……這身體上的苦,
當我們出生,就有了身體,
這身體是屬於業的結果,屬於果報,
果報並不是煩惱習氣。

我們有這個身體,並不屬於煩惱習氣,
而且它也不是業,屬於業的果報。
比如,有人造善業——以前持戒很好,
佛陀說這樣的人會擁有一個漂亮的身體。
比如天神,他們擁有非常漂亮的身體,
因為他以前持戒好。
或者有的人頭腦很好,非常聰明,
因為曾經開發過智慧。

因此,在身體這個部分,
身體是漂亮還是不漂亮,
是健康還是不健康,是長壽還是短命,
這屬於過去的結果,是業的果報。
事實上已經無法補救了,
我們對身體的職責是——為它減輕苦。

身體因飢餓而苦,我們去給它找吃的,就能減輕苦,
身體感覺冷,去給它找衣服穿,這樣就能減輕苦,
它生病了,我們去看醫生找藥給它吃,可以減輕苦。

在身體方面,我們能夠幫忙的僅僅只是減輕苦,
但有一天還是會於事無補的,有一天身體必然會離散。
無論照顧得多麼好,有一天身體還是會死去。

普通人一旦身體老,不想讓它老就苦了。
為什麼會苦呢?是因為想要不老。
身體生病了,也會苦,
之所以苦,並不是因為身體生病了。
苦是因為不想生病,或者想要快點康復。
快要死了,但不想死,所以才會苦。

但若我們洞見了身體的實相:
這個身體既然已經出生了,
它就一直處於被苦逼迫的狀態,
此乃身體的實相,避免不了的。
我們避免老、避免病、避免死,
那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我們修行毗缽舍那……
毗鉢捨那就是要來認識與瞭解身心的實相。

如果我們有覺性不斷去覺知身體,
已經說過了這個身體本身即是苦。

對「苦」的職責,佛陀已經明白無誤地指出:
對於「苦」的職責是「知」,而不是去「斷」。
比如,對於我們的身體怎麼可能「斷」呢?
它已經有了。

不過,這個身體還是(滋生)苦的溫床。

我們必然會有老、必然會有病、必然會死……
但如果我們修行,直到我們的心願意接受實相:
這個身體必然會老、會病、會死,
當身體老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是身體它在老,
就不會感覺到——
是「我」老,而且也不會想要」不老」。

因此我們就不會有心方面的苦,
苦僅僅只存在於身體。
但是,苦再也無法抵達心,此即修行。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來源:www.ganluy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