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部|DN 22|大念處經 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蕭式球譯

二十二.大念處經

  1.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俱盧國劍磨瑟曇鎮。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一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這就是四念處。

  “什麼是四念處呢?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2.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身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到森林、樹下或靜室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他只是念及呼氣和吸氣。當呼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呼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短。他這樣修學:‘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呼氣的時候,平息身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平息身行。’

  “比丘們,就正如一位熟練的轉盤製陶技師或他的徒弟,當拉了一個長轉的時候,知道自己拉了一個長轉;當拉了一個短轉的時候,知道自己拉了一個短轉。同樣地,一位比丘當呼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呼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短。他這樣修學:‘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呼氣的時候,平息身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平息身行。’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了。
  
  3.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當行走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行走;當站立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站立;當坐下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坐下;當躺臥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躺臥;無論身體做什麼樣的動作,都知道自己在做那些動作。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4.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5.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從頭頂至腳底審視這個身體,在皮膚之內包裹著各種不淨的東西。在這個身體裏有頭髮、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腱、骨、骨髓、腎、心、肝、肺、脾、橫隔膜、大腸、小腸、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膏、眼淚、脂肪、口水、鼻涕、黏液、尿。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兩邊開口的袋,當中裝滿各種穀類,有白米、稻米、綠豆、眉豆、芝麻、糙米。一個有眼睛的人解開這個袋口的結,便可以審視:這是白米,這是稻米,這是綠豆,這是眉豆,這是芝麻,這是糙米。同樣地,一位比丘從頭頂至腳底審視這個身體,在皮膚之內包裹著各種不淨的東西。在這個身體裏有頭髮、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腱、骨、骨髓、腎、心、肝、肺、脾、橫隔膜、大腸、小腸、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膏、眼淚、脂肪、口水、鼻涕、黏液、尿。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6.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這樣審視身體:身體以界而建立,以界作為依靠;在這個身體之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比丘們,就正如一位熟練的屠夫或他的徒弟屠宰了牛隻,分開了牛的身體各部分,把牠放在廣場,然後坐下來賣。同樣地,一位比丘這樣審視身體:身體以界而建立,以界作為依靠;在這個身體之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7.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過了一天、兩天或三天,屍體腫脹、發黑、流膿。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8.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屍體被烏鴉所吃,被鷹所吃,被鷲所吃,被狗所吃,被豺所吃,被各種動物昆蟲所吃。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9.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骸骨帶著血肉,連著腱……骸骨沒有肉,染著血,連著腱……骸骨沒有血肉,連著腱……骸骨四散,遍佈各方:手骨在一方,腳骨在一方,小腿骨在一方,大腿骨在一方,髖骨在一方,脊骨在一方,頭骨在一方。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10.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看見屍體被人丟棄在荒塚,骸骨就像螺貝那般白……骸骨堆積經年……骸骨腐爛成粉末。他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跟隨相同的規律,也是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不能倖免的。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外在的身,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他也可以如實觀察身的生法,或如實觀察身的滅法,或如實觀察身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身,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也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

  11.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受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當感受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樂受;當感受苦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苦受;當感受不苦不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不苦不樂受。

  “當感受物質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物質的樂受;當感受心靈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心靈的樂受。當感受物質苦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物質的苦受;當感受心靈苦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心靈的苦受。當感受物質不苦不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物質的不苦不樂受;當感受心靈不苦不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心靈的不苦不樂受。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受,或如實觀察外在的受,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受;他也可以如實觀察受的生法,或如實觀察受的滅法,或如實觀察受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受,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受了。
  
  12.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心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有貪時,知道自己內心有貪;內心沒有貪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貪

  “內心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心有瞋恚;內心沒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瞋恚。

  “內心有愚癡時,知道自己內心有愚癡;內心沒有愚癡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愚癡。

  “內心集中時,知道自己內心集中;內心不集中時,知道自己內心不集中。

  “內心廣大時,知道自己內心廣大;內心不廣大時,知道自己內心不廣大。

  “內心高尚時,知道自己內心高尚;內心不高尚時,知道自己內心不高尚。

  “內心有定時,知道自己內心有定;內心沒有定時,知道自己內心沒有定。

  “內心解脫時,知道自己內心解脫;內心不解脫時,知道自己內心不解脫。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心,或如實觀察外在的心,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心;他也可以如實觀察心的生法,或如實觀察心的滅法,或如實觀察心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心,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心了。
  
  13.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蓋。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五蓋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貪時,知道自己內裏有貪;內裏沒有貪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貪。他知道沒有生起的貪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貪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貪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裏有瞋恚;內裏沒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瞋恚。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瞋恚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瞋恚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瞋恚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昏睡時,知道自己內裏有昏睡;內裏沒有昏睡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昏睡。他知道沒有生起的昏睡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昏睡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昏睡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掉悔時,知道自己內裏有掉悔;內裏沒有掉悔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掉悔。他知道沒有生起的掉悔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掉悔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掉悔將來不會再生起。

  “內裏有疑惑時,知道自己內裏有疑惑;內裏沒有疑惑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疑惑。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疑惑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疑惑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疑惑將來不會再生起。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蓋了。
  
  14.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取蘊。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五取蘊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觀察:色是什麼,色怎樣集起,色怎樣滅除;受是什麼,受怎樣集起,受怎樣滅除;想是什麼,想怎樣集起,想怎樣滅除;行是什麼,行怎樣集起,行怎樣滅除;識是什麼,識怎樣集起,識怎樣滅除。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五取蘊了。
  
  15.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內六處和外六處。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內六處和外六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眼,什麼是色;他也知道所有結縛都是依這兩處而產生的。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結縛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結縛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結縛將來不會再生起。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耳,什麼是聲……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鼻,什麼是香……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舌,什麼是味……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身,什麼是觸……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什麼是意,什麼是法;他也知道所有結縛都是依這兩處而產生的。他知道沒有生起的結縛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結縛怎樣可以斷除,知道怎樣可以使斷除了的結縛將來不會再生起。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內六處和外六處了。
  
  16.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七覺支。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七覺支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念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有念覺支;內裏沒有念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念覺支。他知道沒有生起的念覺支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念覺支怎樣可以使它修習圓滿。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擇法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精進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喜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猗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定覺支……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裏有捨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有捨覺支;內裏沒有捨覺支時,知道自己內裏沒有捨覺支。他知道沒有生起的捨覺支怎樣會生起,知道生起了的捨覺支怎樣可以使它修習圓滿。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七覺支了。
  
  17.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四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如實觀察四聖諦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18. “比丘們,什麼是苦聖諦呢?

  “生是苦的,老是苦的,死是苦的,憂、悲、苦、惱、哀是苦的,求不得是苦的;簡略來說,五取蘊是苦的。

  “比丘們,什麼是生呢?無論哪種形式、哪種類別的眾生,在當中投生、入胎、成形、出生,五蘊出現,取得六處。比丘們,這就是稱為生了。

  “比丘們,什麼是老呢?無論哪種形式、哪種類別的眾生,年老、衰弱、牙齒掉下、頭髮轉白、面有皺紋、壽命減短、身心退化。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老了。

  “比丘們,什麼是死呢?無論哪種形式、哪種類別的眾生,身壞、命終、逝世、死亡、五蘊散壞、屍骸被遺棄。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死了。

  “比丘們,什麼是憂呢?面對各種不幸,受各種苦惱的事情影響,生起憂傷、憂愁。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憂了。

  “比丘們,什麼是悲呢?面對各種不幸,受各種苦惱的事情影響,生起悲傷、悲痛。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悲了。

  “比丘們,什麼是苦呢?各種身體的苦,各種身體的不快;感受各種由身體接觸事物所帶來的苦和不快。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了。

  “比丘們,什麼是惱呢?各種內心的苦,各種內心的不快;感受各種由內心接觸事物所帶來的苦和不快。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惱了。

  “比丘們,什麼是哀呢?面對各種不幸,受各種苦惱的事情影響,生起哀傷、哀痛。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哀了。

  “比丘們,什麼是求不得是苦呢?眾生心有所求:希望自己沒有生,希望生不會到來。但是,生是眾生的自然法則,不能因為有所求便可以達成願望,這就是求不得是苦了。

  “比丘們……老是眾生的自然法則……
  “比丘們……病是眾生的自然法則……
  “比丘們……死是眾生的自然法則……

  “比丘們,眾生心有所求:希望自己沒有憂、悲、苦、惱、哀,希望憂、悲、苦、惱、哀不會到來。但是,憂、悲、苦、惱、哀是眾生的自然法則,不能因為有所求便可以達成願望,這就是求不得是苦了。

  “比丘們,什麼是 ‘簡略來說,五取蘊是苦’ 呢?取著色蘊,取著受蘊,取著想蘊,取著行蘊,取著識蘊。這就是 ‘簡略來說,五取蘊是苦’ 了。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聖諦了。
  
  19. “比丘們,什麼是苦集聖諦呢?

  “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

  “比丘們,這些渴愛在哪裏生起、在哪裏紮根呢?世上哪裏有令人喜愛的事物、令人愉悅的事物,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有什麼事物令人喜愛、令人愉悅呢?世上的眼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世上的耳……鼻……舌……身……意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色……聲……香……味……觸……法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因眼觸而生起的受……因耳觸而生起的受……因鼻觸而生起的受……因舌觸而生起的受……因身觸而生起的受……因意觸而生起的受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法想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色思……聲思……香思……味思……觸思……法思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色覺……聲覺……香覺……味覺……觸覺……法覺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

  “世上的色觀……聲觀……香觀……味觀……觸觀……法觀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生起、就在那裏紮根。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集聖諦了。

  20.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聖諦呢?

  “對渴愛徹底無、息滅、離棄、放捨、解脫、不黏著。

  “比丘們,哪裏是捨棄渴愛、清除渴愛的地方呢?世上哪裏有令人喜愛的事物、令人愉悅的事物,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有什麼事物令人喜愛、令人愉悅呢?世上的眼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世上的耳……鼻……舌……身……意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色……聲……香……味……觸……法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因眼觸而生起的受……因耳觸而生起的受……因鼻觸而生起的受……因舌觸而生起的受……因身觸而生起的受……因意觸而生起的受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法想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色思……聲思……香思……味思……觸思……法思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色覺……聲覺……香覺……味覺……觸覺……法覺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

  “世上的色觀……聲觀……香觀……味觀……觸觀……法觀令人喜愛、令人愉悅,渴愛就在那裏捨棄、就在那裏清除。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滅聖諦了。
  
  21.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之道聖諦呢?

  “就是這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什麼是正見呢?

  “知苦、知苦集、知苦滅、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見了。

  “比丘們,什麼是正思維呢?

  “出離的思維、不瞋恚的思維、不惱害的思維。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思維了。

  “比丘們,什麼是正語呢?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語了。

  “比丘們,什麼是正業呢?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正命呢?

  “比丘們,聖弟子捨棄不正當的謀生方式,以正當的方式來謀生活命。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命了。

  “比丘們,什麼是正精進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了不讓內心生起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捨棄內心那些生起了的惡不善法,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內心生起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內心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不散、增長、充足、修習圓滿,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精進了。

  “比丘們,什麼是正念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如實觀察心……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念了。

  “比丘們,什麼是正定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正定了。

  “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滅之道聖諦了。

  “就是這樣,他如實觀察內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外在的法,或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他也可以如實觀察法的生法,或如實觀察法的滅法,或如實觀察法的生滅法;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個法,對此只是保持智和念而在世上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如實觀察法之中的四聖諦了。
  
  22. “比丘們,任何人修習這四念處七年,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七年,任何人修習這四念處六年……五年……四年……三年……兩年……一年,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一年,任何人修習這四念處七個月,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七個月,任何人修習這四念處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兩個月……一個月……半個月,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比丘們,不要說半個月,任何人修習這四念處七天,他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

  “比丘們,以上說的,就是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亦即是四念處了。”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