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教導心,心就不會疏忽大意,而會精進地用功修行。等待老了再修行,那是不行的,有些人尚未有機會老,就先死了。[……]
至於「解脫」,那是水到渠成的。
當戒、禪定、智慧圓滿後,
「解脫」將不請自來。
沒有誰能指揮心證悟道與果,
心會自行證悟。[……]
我們一定要修習某一種禪法,別懶惰、別偷懶,懶惰、偷懶,從來沒有讓誰獲得好的成果,懶惰從來不會讓誰獲得成果的,業的法則,永遠都是公平的。[……]
記住這條原則:
若能觀心,就去觀心;
若無法觀心,就去觀身;
既無法觀心,又無法觀身,
則修習奢摩他,這是最後的防線。[……]
修行毗缽舍那是為了清除邪見。
佛陀開示道:沒有什麼比邪見的禍害更大。
而毗缽舍那業處,可以清除最有害的邪見。[……]
禪定很好如何評估?好的禪定,並不是指——入定很厲害,真正好的禪定,心是知者、覺醒者、喜悅者,心是覺知、覺醒、喜悅的,而不是迷失,不是睡覺的狀態,也不是苦悶的狀態。[……]
去覺知自己,
觀身工作,觀心工作。
哪天心力充沛,就去觀心;
哪天心力不夠,觀不了心,就去觀身。
身體是心的家。[……]
善用時間好好地修行吧!我們的生命就會好轉,而不是一直隨業流轉,如同那些沒有學法的人一般。[……]
很多人的修行之路坎坷崎嶇,只因一直追尋快樂、寧靜與好。只有這麼一點追求,只求這些無常之物,因此才會得而復失,失而復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