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正知」,大致就是——知道目標,知道目的,知道益處,什麼有益處,什麼沒有益處,能分辨善與不善。[……]
所謂「感知光明」,是一種直接對治昏沉的業處,能夠憶念光明的人,自然就不會昏沉。[……]
我們最常忽略的不善業,大多是「意業」,獨自想著那些負面之事,成了讓自己苦的因。然後就會覺得:「我沒有對誰做些什麼,為什麼我卻那麼苦?」但覺察不到,自己正在造業,也就是——意業。[……]
當他人受苦時,我們不能無動於衷,便會去幫助他,這即是善法。但僅僅只是幫助他,而非把對方的苦,背負在自己身上。[……]
若誰能夠克制自己,能戒菸,就去戒,因為自己會獲得利益,自身的健康也會好轉,對身邊的人也會有好的影響,我們也不需要花錢去買菸。[……]
那份脆弱,是能被我們覺知的對象,當我們及時地知道它,心就會堅強起來。[……]
比如師父本人,起步的階段亦是觀心,持續地觀心,心就會提升,因為有覺性、有禪定,看到心運動變化,這其中就在發展智慧,遷流變化就是三法印的內容,它無法控制,它不是「我」之類的。我們常常訓練這一點,就能逐漸看到身心的真相。[……]
好的修行者,應該知道自己的弱點,我們就不會來問老師——為什麼不好,為什麼會那樣、這樣。[……]
真正好的修行人,我們是最自然的,我們會成為真正的自己。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是為了什麼?當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了,我們就可以學習自己。[……]
「欲貪」是一種渴望別人為我們帶來幸福的愛,希望得到和擁有的愛。但「慈愛」則是希望對方快樂,就像父母愛孩子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