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是無法造作出來的|阿姜塔努宋尊者

阿姜塔努宋尊者

Ajahn Thanusorn

微法談聽錄

(02:19~13:47)

2018年11月25日|第十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課程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法上的學習」與「世間的學習」是不同的,
法上的學習,是從錯誤中學習——
(修行)這裡也錯,那裡也錯。

但是,世間的學習是——
直接學習如何才能做得正確。
因此,世間的學習反而更加容易進步。

舊生們也許會發現,
即使自己已參加了好幾期禪修課程,
但是(修行)依然是「這裡也錯,那裡也錯」,
即便如此,自己的心依然還在不停地進步及提升。

事實上,真正出錯的僅僅只有兩種(狀態)——
不是緊盯,就是走神。
如果能夠及時地知道「緊盯」和「走神」,
我們的心就會慢慢地契入中道。

世間的學習是——
了解「中道」是怎麼樣的,
然後就直接那麼去走。

然而,在法方面——
佛陀開示,真正的中道為何?
真正的中道是——
不走神,也不緊盯。
我們無法直接把「中道」造作出來。

佛陀悟道成佛,
初轉法輪對五比丘說法——
一個修行人不適合走的兩個極端:
第一、打壓身、打壓心;
第二、放任自己隨順煩惱習氣。
對一個修行人而言,
這兩個極端是不適合走的。

五比丘在這之前就已出家,
並以隱士的方式修行,
他們以「打壓身、打壓心」的方式,
修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他們所走的路,
即是「打壓身、打壓心」的極端。

當他們聆聽佛陀開示至此,
就明白自己所走的路,
已契入到錯誤的極端,
也就是契入到「打壓自己」的極端。
而且他們也如實地看到了境界,
一旦他們及時地知道,
心就越來越契入中道。

另一個極端就是——
心走神,隨順煩惱習氣。

對於在座大部分的居士而言,
我們往往更多的是契入到這個極端,
因為世間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因素,
誘惑我們離開對自己身心的覺知。

如同隆波帕默尊者今日開示所提的,
網路是(修行)非常具殺傷力的殺手,
它讓我們無法與自己的身心在一起。
是我們在學法上一個很大的障礙。

對於舊生們,修行一段時間之後,
就會發現自己的心,
開始有了定力,心力越來越強。
但如果我們一不小心隨順煩惱習氣,
去上網一段時間,就會發現——
我們好不容易辛苦累積的那些力量,
就會慢慢地消失了,
好些人就會徹底地散亂了。
一旦想到要再次修行的時候,
心再也無法與自己在一起了。

當心無法與自己在一起時,
修行人的常態會怎麼做呢?
那就去緊盯,
這時候,我們又契入到另一個極端,
即「打壓身、打壓心」。

由於我們先是放任自己散亂,
一旦再次想到要修行的時候,
又開始打壓身、打壓心,
這就是錯誤的兩個極端。

我們的職責是——
去及時地知道(這兩個極端),
然後不去做。
「不去做」的意思就是——
慢慢去學習,慢慢自己去體會:
「哦!這太過了,這力度太大了些」,
心才會因此而慢慢越來越多地契入到中道。

但是,大部分的修行人,
一旦想到修行,
就希望可以造作出「中道」,
最後就會徹底地落入到——
「打壓身、打壓心」的錯誤極端裡。

無論修行想達到哪一個階段,
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如此走過來的,
去學習我們(修行)犯的那些錯,
不停地從那些錯誤的極端裡吸取教訓及學習,
直到心越來越多地保持中立。

對於那些已修行一段時間的人,
就會發現——
心保持中立,是自然發生的,
我們無法造作出「中立」的狀態。

但是,對於一般新入門的修行人,
往往希望自己可以把「中道」造作出來,
這是錯的!

因此,隆波帕默尊者開示:
「有覺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見身心的實相。」
最終能讓我們不落入兩個錯誤極端的,
其實就是「有覺性」。

何時太緊盯了,
當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就會不緊盯;
何時迷失了,隨順煩惱習氣,
當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
就不會隨順煩惱習氣,
心就會慢慢地越來越能夠保持中立。

聽起來很簡單,
但在我們真正動手實踐時,
就會發現——還是相當地困難。
因為對於一位修行人而言,
他(的修行)就是一路不停地在犯錯,
而在整個六道輪迴的過程中,
我們所碰到錯誤(修行)的概率,
遠遠多於碰到正確(修行)的概率。

比如,一旦我們想到要修習禪定,
往往就會想到要像那些隱士們一般,
能夠進入深度的禪定。
許多人誤以為——
只要心能夠進入到禪定,
智慧會自然生起。

然而事實上,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
真正應學習的是——
如何讓心做得正確?
其實,這就是隆波帕默尊者及阿姜巴山
重點強調的「心學」。
因為只有正確的心,
才可以讓我們擁有正確的禪定,
也就是「正定」。


靜慮林聽錄組聲明:

本文內容是根據禪修課程視頻聽錄、整理而成,文字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若內容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來源:禪窗

完整開示視頻|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