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巴山
2017年6月3日C丨常州寶林寺
編譯|禪窗
阿姜巴山:好,接下來回答問題。
當下這一刻,幾乎整個禪堂的人都迷失了,心全都跑到老師這裡來了。
學員1:頂禮巴山老師,謝謝瑞陽翻譯。我看隆波帕默尊者和巴山老師的視訊半年了,然後自己去實修。我想問兩個關於修行的問題。
我固定模式的修行是經行。經行的時候,我很自然地走。剛開始的時候,我的注意力在身體上,之後心自己會跑,我知道它跑到外面去聽了,跑到身體上去觸了。它跑去聞到味道之後,心喜歡,會去抓取;跑去聽到很響的聲音,受到刺激和驚嚇,心就排斥。我看到心會抓,也會推——只要做這樣的動作,那個瞬間心就很苦。
之後我可以看到五蘊:心接觸六塵之後,感受才生起,心進而去抓取。這些好像都不受我控制。接著經行,我會進入另一個境界:只是聽到、看到、觸到,沒有想。再慢慢走,我會覺得自己飄起來了,像在騰雲駕霧,這時候心很舒服,一點也不覺得累。
我每次一般走一個多小時,停下來的時候,我知道心在跑來跑去,裡面根本沒有一個「我」存在。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停止經行,知道跑來跑去的心不是我,這是在修「觀」嗎,是毗缽舍那嗎?還有,我看到心抓和推的過程很苦,這是照見三法印嗎?
阿姜巴山:你正在觀的這些,可以稱為「已經開始開發智慧了」,但是在某些片段,也含有思維的成分。因為你已經聽過法了,所以有時候會用一些思維幫忙,但有一些片段,你也有真的看見。
從現在開始,你不再需要用思維去幫忙了。如果心看到那個境界,它自己去說「這不是我」,沒關係,但是不用幫忙思維說:這不是我,這是自行在運作的。如果心迷失了,偷偷地用思維去幫忙,一定要及時知道它迷失去想了。
學員1:所以我不需要去下結論,因為那已經在思維了,對吧?
阿姜巴山:事實上,如果你真的正確地看到了那個境界,那一刻是沒有任何語言的。之後心才開始說,在說的那一刻,它就已經散亂了、開始想了。但有些片段,我們看到境界之後,會偷偷地——就像在背後塞紙條一樣——偷偷地幫助它長智慧。比如,一看到自己不喜歡的境界,就幫忙思維「這不是我」,然後心就會放鬆。那一刻,我們已經離開了毗缽舍那。
學員1:我知道了。巴山老師,我再問一下。
我是2015年開始修行的,剛開始修的是止禪。曾經有一次,早上三四點,我經行之後站在那裡,感覺自己當時是有定力的。突然一個念頭生起來,想看看究竟有沒有「我」,我就去看自己的身體——那時候天是黑的,其實什麼也看不見——我看到我的身體是很多在振動的顆粒。之後又有一個念頭跳出來:下面是沒有「我」的,去看看有沒有頭,有沒有「我」,然後我看到上面也都是在振動的顆粒。那時我的心突然很難受,心裡說(沒有思維):原來真的沒有「我」,我有什麼好執著的?
那次我看到這些,心裡都很震撼,後來我就去頂禮了我的皈依師父。
這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毗缽舍那?
阿姜巴山:在那一刻,心生起了智慧。
學員1:這是內觀還是禪定啊?
阿姜巴山:那一刻心一定會有禪定,否則是無法那麼照見的。
學員1:所以它是毗缽舍那,對吧?
阿姜巴山:對。
學員1:還有一次,師父們早上敲鼓,我聽到聲音以很快的速度「噠噠噠」地過來,撞擊到耳膜,心觸到聲音,之後想蘊去挑選,知道那是鼓聲,不是板聲,然後感受才生起。那次我的五蘊分離得最清楚,在一瞬間,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心裡充滿法喜。那時自己沒有去總結、沒有語言,就只是知道:原來五蘊是分開的,它們自行在運作。這應該也是「觀」吧,不是神通?
阿姜巴山:很好,但是你在觀六根門生滅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一點:無論是觀身、觀受,還是觀心,用的都是感覺。因為我們已經聽過法了,知道生起在六根門的六識真的存在,為了清楚地覺知到某一部分識,心就容易跑過去。比如,耳識生起了,但耳識生滅的速度極快,持續時間不會太久,這時如果除了覺知還有第二念生起,就說明我們的心跑到這裡來了。
學員1:跑到耳根這裡嗎?
阿姜巴山:一個真正能夠觀到六識生滅的人,心一定要有足夠的禪定。
學員1:那次也是發生在經行之後,我當時也是有定力的,然後突然就聽到了鼓聲,而且奇怪的是,我的耳朵好像變得特別大,一下子就聽到了。它發生的瞬間可能只有一秒鐘,後來我就再也沒有這種體驗了。
那次我並沒有去總結,只是看到它們真的是分開的,然後眼淚就掉下來了。當時我還沒學過內觀——我學法很晚,是2015年才學的,最開始接觸的是止禪,那時還沒有老師教我。有師父說這大概是神通,我一直覺得可能不是,那時是不是已經是毗缽舍那了呢?
阿姜巴山:你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狀況之後,心非常震撼。其實那一刻,心是照見了實相的,那時並沒有任何刻意的成分。
學員1:對,那時候沒學過。
阿姜巴山:但是在那一念之後就要小心,因為一旦有了這樣的經驗,心就會跑過去緊盯六個根門。
學員1:我知道了。如果這才是真正照見實相,那麼一直這樣訓練下去,越來越多地積累,到了某個點,道與果就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生起,對嗎?
阿姜巴山:每個人觀的對象不同。有人擅長觀色,有人擅長觀受,有人擅長觀心,但如果心是正確的,就會看到所有的境界都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的。
學員1:所以我還是把經行作為固定模式,一直這樣練習,只要不偷偷地用學到的東西去思維就好了,對吧?
阿姜巴山:你現在的修行基本可以。
學員1:巴山老師,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您昨天不是教我們念「榴蓮」嗎,後來我發現自己比較喜歡念「Cheese」,因為我特別喜歡吃乳酪,一念「Cheese」就很開心。
我的工作是腦力勞動,需要用到思維,有時我會很疲憊,心很容易迷失。以前在日常生活中,我訓練的方法是讓自己跟正在做的事情在一起,心跑了,知道。但是這樣訓練之後,我還是經常迷失,想了好一會兒才知道,有時我覺得這是在浪費人生。如果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念「Cheese」嗎?這樣我會很開心,心跑了也能及時知道。
阿姜巴山:在你需要用思維去工作的時間,並不屬於修行時間,而是工作時間。你只能全力以赴地去工作,不然工作就做不完。為什麼?因為一旦及時知道心迷失去想了,念頭就會滅掉,你就想不了工作的事。
學員1:那工作之外,比如洗菜、洗澡、走路的時候,我可以一直念「Cheese」嗎?
阿姜巴山:可以。
學員1:那我就不跟走路、洗澡在一起,因為我不喜歡那樣,我喜歡「Chees